第113章 两个不同的答案(1 / 2)
姜维微微一怔,看向廖化的眼神有些莫名,这可是让廖化有些发毛,摸了摸自己脸颊奇怪问道:“怎,怎么了?”
“有什么不对吗?”
“不,你说的很对!”
“是我钻牛角尖了。”
说完话的一瞬间,姜维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他想明白了。
他之所以如此担忧,不是因为苏辰做的这些事情太过于胆大包天,更多的还是担心对方会把事情给办砸。
可现在仔细想想,自己完全是在杞人忧天。
当初连司马懿曹叡那种人物都被苏辰给算计到,没道理连一些丞相的手下败将都收拾不了。
心中郁结散去,姜维的心情好了不少,扔了一个羊皮水壶给廖化:
“刚刚对不住,我态度有些不太好……这壶酒就当是赔罪。”
廖化不在意的摆了摆手,这些年他什么苦头没有吃过,什么委屈没有受过?区区一句调侃,他根本没放在心上。
接过廖化还回来的羊皮水壶,把里面的美酒一饮而尽,擦了擦嘴角的酒渍,狠狠说道:“丞相已经将台子给搭起来了,接下来就给我们唱戏了。”
“你想做什么?”
姜维也不隐瞒,直接说道:“我准备把这些年一直和我们不对付的官员将领全部抓起来。”
刚刚接管城防的时候,他一直在手下留情,生怕给丞相府带来不必要麻烦。
但现在他已经改变主意了。
他这次不仅要配合苏辰将这场戏给演好,他要趁机收拾丞相府的一些敌人。
比如李严的余孽。
对于这帮当初害的他们北伐失败的人,他是恨到骨子里了,无数次想要将他们千刀万剐,可丞相不同意,眼下终于有机会又怎么能够放过?
至于由此造成的后果就不在他的考虑之中了,那是苏辰应该考虑的。
要是最后真的搞砸了,大不了他们两人一起上断头台。
……
看着姜维离开的背影,廖化笑了笑:“这小子总算是明白过来了,不过有些晚!”
以前他和诸葛丞相的关系不好也不差,属于边缘人物,并不是很清楚诸葛丞相身边人的亲疏关系。
可最近得到对方赏识,接触更多东西之后他才发现,姜维和诸葛丞相这位老师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亲密。
甚至于他感觉诸葛丞相对姜维不是很信任,有些防备。
原本他还觉得有些奇怪,可刚刚的一幕让他瞬间明白了。
姜维做事太瞻前顾后了。
无论丞相做的决定是好是坏,是正确还是错误,身为学生的他都没有任何的选择,只能够全力支持。
可姜维倒好,一直犹犹豫豫,扭扭捏捏。
这种人别说丞相了,换做是他也不会信任。
“呼……”
廖化深吸一口气,牢记姜维的教训后便直接带人去了俘虏那里。
他还是决定将那些看押人员换成自己的心腹。
他相信这样才会让这出戏更加真实,才会让那些跳梁小丑跳出来。
不过相比于他这边的小打小闹,姜维那边的动静可就大多了。
他直接带人闯入一名名大汉官员家中,用各种各样的罪名把他们给抓了起来。
短短大半夜的功夫,他就抓了近百人,如果算上这些人的家眷那人数更多。
如此大的动静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蜀都,李严自然也是知道了,不过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行动,而是坐在书房陷入了沉思。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终于,坐在他下手方的中年男子忍不住了,开口道:
“爹,我们要是再不立刻发起反击,我们的人就要被抓完了。”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李严的儿子李丰。
今天皇宫刚刚被封锁的时候,他就收到了自己父亲李严的消息,提前溜出了家门,逃过一劫。
但也仅仅是他逃过一劫而已,他的家眷全部都已经落入了姜维手中。
想到自己俏丽的夫人和可爱的儿子,他就越发沉不住气了。
这一幕看得李严直叹气:“你好歹也在诸葛亮身边学习那么长一段时间了,怎么还是没有一点长进?”
“越是面对重大的事情,越要沉住气!”
李严不说还好,一说这个李丰就倍感委屈,抱怨道:“爹,您就别提了了。”
“孩儿虽然担任的是丞相府从事中郎,但这个官职和廖化那个参军一样。”
“表面看上去是丞相府的属官,是诸葛亮的亲信,但整个丞相府没有哪个人真的把孩儿当成自己人……”
“胡说。”
李严直接打断了儿子的话,他看着对方严厉说道:“诸葛孔明虽然手段卑鄙,但还不至于为难你一个小辈。”
“我看你分明是自己不想学!”
李丰缩了缩脖子不再说话,这一幕看得李严更加神伤,真是虎父犬子啊!
李严不再说话,被骂了一顿的李丰更是不敢多说什么,整个房间瞬间安静了下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
“家主,蒋先生来了。”
回过神来的李严整理了一下衣服,对外面喊道:“快请。”
“嘎吱。”
随着房门推开,一脸憔悴的蒋琬走了进来。
李严示意对方在一旁坐下,随后才说道:“公琰,你心中应该已经有所决断了吧?”
“有什么要求你尽管提,只要不是太离谱,我都答应。”
蒋琬也没有耽搁,平复了一下心情之后便直接开口了。
“我可以帮忙作证,揭穿那个冒牌货的身份,但事成之后至少要给我一个尚书令的官职。”
“爵位呢?”
“最低一个郡侯。”
李严皱了皱眉,为难说道:“尚书令的官职倒是没什么问题,但郡侯的爵位太高了。”
“这种爵位只能够拿魏国和吴国的地盘给你封赏,没什么意义。”
“依我看,就在大汉境内给你一个县侯的爵位吧?”
李严这个价码不低,要知道当年不可一世的吕布也就是一个县侯的爵位而已。
蒋琬想了好一会儿,这才不情不愿道:“县侯可以,但要增加五百户采邑。”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