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我的未来,就看你的了(1 / 2)
既然要平静的过上十几年,那就一定要把自己的家打扫干净,李明浩又不是傻柱子那样粗枝大叶。
两人给冯宇倒了一杯茶,又给冯宇放了一些水果和瓜子,又调整了一下自己的留声机,然后就在桌子旁边,安静的听着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
很多交响乐都以《命运》为名,最着名的自然是贝多芬,其次是柴可夫斯基,其次是马勒;《命运交响曲》的三部作品体现了对人生的三种态度。
贝多芬于1804年创作了《命运交响曲》,当时,由于门第的关系,他的失聪已成定局,而他的挚爱朱丽叶—琪察尔迪伯爵则因其门第问题而与他分手。
加之德国又处在封建主义的时代,一系列的变故使贝多芬心灰意冷,但他不愿向命运低头,也不愿屈从于命运的摆布,所以他选择了用自己的音乐去反抗。
一开始,巨大的敲门声代表着命运的敲门声,然后贝多芬就站在了命运的敲门声后面,对他说:“我们能不能谈一谈?”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命运却狠狠地敲了一下他的房门:“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我就是命运!”于是,一场英雄与命运的斗争开始了,最终,英雄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马勒的《命运》一开始比较灰暗,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跌倒后的迷惘与质疑,后来逐渐变得清晰,变得开阔,代表着摆脱困惑,迎接新的生活。
柴可夫斯基在写《命运》的时候,年纪并不大,但他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衰老,他的身体变得非常疲惫,他的精神也变得非常疲惫。不管是在晚上,还是在晚上,他都觉得很累。
而且,在俄罗斯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这首歌更像是一个人的心声,他的情绪很复杂,但并不是被动的,而是勇敢的,悲壮的,英雄的,而不是忧郁的,也不是病态的。
三首《命运》中,柴可夫斯基的那一首,最能体现出他此时的心情,那是一位身处乱世之中,却又对祖国有着深厚的热爱,对祖国有着强烈的信念和信念。
巧合的是,钟跃民、周晓白等人,都在家中听着《血色浪漫》,但却是《六月船歌》,而不是柴可夫斯基的《命运》。
《六月船歌》写的是一个盛夏之夜,人们乘船在明月下,在一片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悠然自得。
这两首歌,也反映出了钟跃民与大首长在这个时代的心态,大首长忧国忧民,而钟跃民则是无拘无束,无拘无束,经历了青春年少时的无拘无束。
但是,过段时间钟跃民就要到西北去受苦了,听着那一首首描写苦难的“信天游”。
听到这里,冉秋叶的眼泪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她这些日子也是苦不堪言,由于家族的原因,她早就被打垮了,无法继续做教师,所以才会像贾张氏那样,去做一名清洁工。
在这种情况下,听到《命运》这种音乐,怎么可能不被影响?
李明浩心知肚明,故作不知,取出一条干净的浴巾,递到冉秋叶面前。
“雨竹,这一曲真好,我一听到,就情不自禁流下泪来!”
她张了张嘴,似乎有些不舍,但听到这首歌后,她终于做出了决定,“雨柱,你是个好男人,我知道你对我的感情,但我们两个并不般配,其实我不应该来这里,但既然来了,那就告诉你,我们以后再也不要相见了。你是个好人,一定能娶到更好的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