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中秋节(1 / 2)
李春兰收到了李童寄回来的安宫牛黄丸,但是被她转手以一千块钱的高价卖掉了。
不错,就是一千块钱的高价,李春兰认为的高价。
就算李童已经告诉她这药很贵,是用来保命用的,可李春兰手上没钱给张学亮花,所以她就转手卖掉了。
李春兰卖掉安宫牛黄丸后,心里还埋怨李童忽悠她,这破药根本就不值钱!
至于别人是怎么知道她有安宫牛黄丸的,原因也很简单,李春兰大嘴巴,家里有什么好东西用不了一天就被她吆喝出去了。
别人知道她有好东西,自然就上门低价收购了。
张文天没娶李春兰之前,就经常在村子里帮忙做酒席了,经常会收到主家给包的红包。
有时候主家穷的做完酒席就没钱包红包了,那就只好包一些铜钱或者小的老物件给张文天当做红包。
张文天也不嫌弃,给铜钱还有小的老物件也收,就当顺手帮别人一下忙。
那时候村里人都不知道铜钱和那些老物件值钱,张文天没少积累这些东西,堂屋茶几一个18*25*10CM规格的抽屉里装满了这些东西。
到了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城市里很多人意识到这些铜钱和老物件都是好东西,有人收藏起来了,密不示人。
也有人下乡到农村里低价收购这些东西,很多值钱的东西都被人低价收走了。
李春兰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这,别人花钱收的东西,都被她一股脑的白送了,一分钱没要,只是得到了收购商的随口夸赞,说她是个好人。
张雨晴当时年纪也不大,她用两个铜钱加毛线编织了一个毽子踢着玩,结果毽子也被李春兰给拿走了,把里面的两个铜钱拿出来,白送给收购商了。
张雨晴自己辛辛苦苦编的毽子被李春兰拿走了,她只是抱怨了几句,就换来了李春兰的破口大骂。
从李春兰把家里的铜钱和老物件白送给那个收购商后,人家就再也没有来张家村了,别说张家村了,十里八乡都没了那个收购商的身影了。
有一种人,外人说什么她都信,外人的随口一句夸赞,她就能跟人掏心掏肺,而自己家人说什么她都不信,觉得自己家人会坑她!
在那个年代,农村还有很多好东西的,但是大家都不懂,多数都是文盲,大字不是一箩筐,自然也不知道自己家的宝贝到底值多少钱。
李父李母在家做废纸回收生意的时候,不知道收上来多少古籍字画,全都丢进碎纸机里重新造纸了,现在李父李母都不能回想当年的那些事,一回想,心疼的都滴血!
当年李家村李童的一个堂大爷,他的家里有一个小鼎,上面还刻有铭文,据说是宋朝的时候传下来的,平时用来祭祀祖先,香都是插在鼎里面的。
后来宗族分家,李童的堂爷爷家分到了一个小鼎和两个香炉,堂爷爷跟堂大爷分家,又把这个小鼎分给堂大爷了,堂爷爷只留下了两个香炉,但是百年之后,堂爷爷还是要把这两个香炉传给堂大爷的。
九七年左右,有人来村里收破烂,实际上是来收古董,看中了堂大爷家的那个小鼎,开口一百块钱要买下来。
堂爷爷虽然不知道这个小鼎到底值多少钱,但他知道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一定是宝贝,是传家宝,死活不让卖。
堂大爷和堂大娘不孝顺,不听堂爷爷的话,加价到两百块钱把小鼎卖掉了。
堂爷爷气的生病了,卧床不起。
谁知道堂大爷和堂大娘又打起了堂爷爷手中两个香炉的主意,趁着堂爷爷生病的时候,把两个香炉都偷走卖掉了,一对香炉八百块钱。
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就被两个败家玩意给贱卖了!
堂爷爷气的吐血,没几年就去世了,村里人可没少骂堂大爷和堂大娘他们两口子。
不过这件事也给村里人提了个醒,很多人都把自己家的老物件给收起来了,不管外人怎么问都说自己家没老物件。
零四年的时候,李家村卖了一个小鼎,别人上门来收的,一口价一百八十八万,小鼎同样带有铭文,这在当时引起了大轰动。
堂大爷堂大娘悔的肠子都青了,半个多月没出门。
那段时间李家村卖掉不少好东西,就连一个喂牛的石槽也卖了八万八千块钱,石槽上面雕刻着八仙过海图。
平时压场用的石碾子也被人用五万块钱收走了,为此村里几家人为了石碾子的归属问题还打了几架。
不过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后悔也好,难受也罢,什么都改变不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