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去天夏挖墙角(1 / 2)
张修明在曹建川这话刚一落音,连忙开口说道:\掌教,其实我也早就想和你说开办一家报纸这事了。\
其他两人也跟着点头。
从四九年开始,内地文人南渡,其中很多人,都在报纸,刊物业,以卖文为生。
海派有徐訏、曹聚仁、叶灵凤、黄思骋、刘以鬯、徐速等,再加上本土粤派作家黄天石、吴其敏、夏易、舒巷城,南北较劲,相互吐艳,文坛一片繁荣。
右边的《新生晚报》、左边的《新晚报》,南北对峙,人才辈出。
让港区的六十年代,报业大盛,之后《明报》《快报》先后创刋,辅以传统老报《成报》,攫取了大量副刊读者,扩大其影响力。
也让开办报社,在当下成了一个热门的行业。
陶烨远说道:“掌教我们既然是文化传播公司,肯定要有,为自己发声的媒体,做为武器,扩大我们影响力。”
这段时间,他们同样在金勇的明报上受了不少的气。
也早就想骂回去了。
郭温文好奇问道:“不过,掌教我们的报纸以报道什么为主呢?”
如今港区的报纸太多了。
大大小小的快一百家,而港区就这么多人,想要在这里面拼杀出来,没点自己的特色,那是真的不行。
对此。
曹建川也为难。
他想过用后世的网文来吸引顾客。
可还是那句话。
这个年代与后世并不一样。
在后世流行的东西,在这个年代它不一定玩的转。
就好比,有些在2010年大火的网文,你要是到2020年去看,也许就感觉非常一般,并没有什么出彩的。
同理,
在后世流行的在这个年代也不一定玩的开。
特别是,金勇他的报纸就是通过文学拼杀出来的。
如果自己也用文学来,估计又要被他天天在报纸上嘲笑,说自己拾人牙慧。
当然,如果自己提前盗用后世那些人,辛苦创作的作品,这貌似也不怎么厚道。
就在曹建川沉思的时候。
张修明笑道:“这个简单,我们既然是以玄学为主,那就报道玄学知识好了。”
在场的曹建川几人,并没有第一时间认同。
等了片刻。
郭温文微微的摇了摇头:“玄学这东西,说简单了,又说不出那个味来,说深奥了,大部分人又看不懂,刊登这些,怕是不行。”
陶烨远认同的点了点头:“郭道友说的没错,这东西尺度很难把握。”
张修明问道:“那该弄点什么特色上去?”
“我们也弄些民间的传说进去?走小说路线?”
曹建川开口道:“先别急,这几天大家多想想,实在不行,我们就慢慢的来试,总会找到合适的。”
其他人暂时也没有了好的想法:“一切都听掌教的。”
曹建川对一旁的林成业笑了笑:“林先生,不知道你还有没有什么认识的教授,学者在天夏那边想过来的?”
林成业想了想:“认识不少,就是不知道曹天师需要些什么教授?”
“哪科都要,最好是理科和电子之类的。”
“这样?中科院的要不?我认识一些中科院的学者。”
“中科院?要啊!怎么林先生还认识中科院的?”
“我们那一批中有不少是中科院的,只是有些人年纪大了,这次并没有跟我们一起逃过来。”
“有办法能联系他们过来吗?”
“怕是有些难,很多人都已经任命了,而且这次我们逃了,估计他们以后的日子,怕是更难过了。”
“这个不是问题,如果让林先生去说服他们跟你来,不知道林先生有多大把握?”
对林成业这个问题,曹建川并不担心,因为在今年的十月份,这一切都会结束,到时候就没有人看守着他们,他们想过来也简单。
林成业担忧的说道:“这……他们年级大了,怕是很难过来。”
每年死在偷渡路上的人可不算少,这次他们差点也是。
游到半路突然起了风浪,还好只是把行李打走了,让他们逃过一劫。
“这点林先生不用担心,我有船,到时候我可以开船去那边接他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