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1、御花园赏菊(2 / 2)
第1章御花园赏菊
一直以来,菊花都是许多文人雅士的最爱,自香自珍的花格,代表的是为人敬仰,高风亮节的君子风范!菊花一如秋天,给人舒服的感受而常让人浑然不觉。秋天是令人舒适的,菊花也是。
这一菊花傲然盛开的地方是清皇朝的御花园。
秋高气爽,令得人的心情也大好。此时,爱新觉罗·玄烨漫步在园中,望着千姿百态的菊花,口中吟着:“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跟在康熙身后的大内总管李德全听到皇上念起了诗,料着主子的心情应该不错,于是说道:“皇上今儿怎么突然有了诗兴,可惜奴才学问不好,要是诚亲王在,一定能陪皇上吟上几句。”
康熙笑指他:“跟了朕这么久还是没长进,这可不是朕做的,听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吗?”
“这个奴才知道,陶渊明的。” 李德全也算没白跟康熙那么多年。
康熙近来身体欠佳,而且烦心事很多,一直没什么精神头,难得今天心情不错,李德全也就没话找话,“皇上,今年的菊花开得要比往年好。”
康熙点点头,不说话。
李德全瞅着康熙没有不高兴的样子,于是又说:“皇上,奴才有个提议,不知当不当说?”
“别吞吞吐吐的。”
“奴才想着,这么好的花,该多多的人来看,也好陪着皇上吟诗助兴,醉后而归!”
听李德全这么一说,康熙笑了,“是醉而后归!”他停下脚步,看了看李德全,道:“不过你这个建议不错,朕也觉得闷得慌,唔,这件事就由老三去张罗吧!”
康熙口中的老三自然是诚亲王胤祉,如今胤祉算是所有阿哥中的老大了,上头那两个已经都被圈禁了。
收到旨意,胤祉自然不敢怠慢,先去问钦天监哪天是风和日丽的好日子,饮酒赏花总不能在下雨天吧!定下了日子,然后挑选花卉、准备酒菜瓜果、安排人手,事事都要过问,总算安排妥当。
皇帝邀群臣喝酒赏菊,凡在京的五品以上大部分都有幸参加,一些平时见不到天颜的更是倍感荣宠。
筵席设在巳时末,也就是现在的11点,可那些官员都早早地到了,其实在御门听政结束后,他们就没回家,该到各部门干活的去干活,闲着的人就在离皇宫不远的茶楼里聚集着聊天喝茶,也就等了一个时辰不到,又进了宫,到乾清门这里候着。
皇上设宴,谁敢迟到呀!谁也不愿迟到。大伙挤在一处,交情好的呼兄唤弟,闲话家常,就算平日里不太往来的,这会子也互相点头作揖,攀谈起来。
终于等到了里头传出话来,群臣们纷纷整束衣冠,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进入御花园。
园内,一个个小方桌分列两旁,正前方是一个大长条桌,每个桌上摆放着时鲜蔬果,一盆盆菊花黄、白、紫、红;或倚、或倾、或仰、或俯;似歌、似舞、似笑、似语,竞斗芳菲。
见所有的成年皇子早已在了,众人纷纷上前见礼。
雍亲王胤禛一向不苟言笑,只是微微颔首,一般人也不敢和他多搭话,实在是他身上的那股冷气令人生畏。
八贝勒胤禩就不同了,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都热情地打着招呼,看到有几个官职略小的官员穿着单薄,还特意嘱咐几句要注意身体之类的话,几个小官员感动地眼眶都红了。
胤禛冷冷地注视着他的八弟,心中冷笑,“真会笼络人心,当真以为靠着你那贤名就能达成所愿了?”正想着,远远地看见李德全搀扶着康熙朝这边过来,忙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其他人也见到了,大家立刻安静下来,各自站到自己的桌后,恭敬等候。
康熙来到众人面前。
所有人都甩袖下跪行礼,“叩见皇上,皇上圣安!”
“都起吧!”说着,康熙在长条桌后坐下。
李德全站在一侧伺候,站在另一旁的还有一位侍卫装束的青年,年龄约二十四五岁,两道浓眉,双目大而有神,高高的鼻梁,嘴唇略薄,肤色呈小麦色,显得十分健康。身高用现在的尺寸来看,大概有1米8,他一出现,引得好些宫女都把目光投向这位帅哥!有些颇有姿色的宫女向他频频抛着眼色,可他就像没瞧见似的,冷漠的脸没有一丝表情。此人名叫纳兰德聿,是兵部侍郎纳兰宏的独子。
提到纳兰这个姓,大部分人都会想到纳兰容若,清朝着名的词人。按照辈分,纳兰德聿要称呼纳兰容若一声叔叔。
别看纳兰德聿年纪轻轻,武功可是高得不得了,有大内第一高手之称,所以他是康熙的贴身侍卫,也是御前大臣,管辖着御前侍卫和乾清门侍卫。
说到贴身侍卫,其实并没有什么实权,只不过他们时时刻刻都在皇帝跟前,就相当于皇帝的贴身保镖,必须在皇帝的身侧或者是一定距离范围内进行保护。因此,也会有一些大臣去巴结他们,以求得知皇帝的心情或者皇帝对自己的态度。
康熙坐下后,向诸位大臣们摆摆手,“都坐下,不是在朝上,大家随意一些,不用太拘礼。”
众臣落座后,康熙又说:“朕闲暇见园子里的菊花开的不错,想着近来无事,便邀你们一起来赏菊饮酒,大家热闹热闹。哎,不要干坐着,喝酒,吟诗,有点气氛嘛!谁先开头?”
大家互相看看,无人应声,谁也不想当出头鸟。康熙也明白众人的心思,于是扫视了一下全场,目光落在胤禛身上。
“老四,你先来!”
胤禛忙站起身,应了一声是,略略想了想,念道:“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的题菊花。”康熙点着头。
原本普通的诗在有些人耳里却变了味儿,胤禛刚念完,九阿哥胤禟就用怪声怪气的语调说,“他年我若为清--——帝,四哥,你真会挑诗念啊!”
“老九,你什么意思?”胤禛压着怒气问。
康熙也会过意来了,略略皱了皱眉。
“九弟,还没喝几杯怎么就有醉意了,你看陶翁,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胤禩劝道。
“我还没喝呢,怎么会醉,我可没老陶的福气,过这种悠闲自得的日子,唉!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胤禟明知胤禩在打圆场,却装做不知。
诗词是从小必修的功课,早就烂熟了,胤禛立刻接上,“李白的感遇,九弟念这首,莫非你也是因为郁郁不得志?”
康熙的脸色已经不那么好看了,看了几个儿子一眼开口了,“你们要是想吵架出去吵,别在这里扰了大家赏菊的好兴致!”
几人心中一凛,立刻都起身垂手答道:“儿臣不敢。”
三人这么一闹,场面便冷了下来,众臣互相望望都不做声了。
见大臣们低着头喝闷酒,康熙有点不高兴了,“怎么都不说话了?朕叫你们来赏菊是图个热闹。你们别大眼瞪小眼的,这样就没意思了,古人的诗就不用念了,谁来做首应景的诗啊?不会做诗的说个笑话让大家乐乐。”指着大学士张廷玉,“衡臣,你带头,说个笑话给朕听听。”
张廷玉起身道:“皇上,臣还是做诗吧!”
康熙摇摇头,“朕今天不想听你的诗,只想听你说笑话。”
张廷玉犹豫着,“这个……容臣想想。”坐下后,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喝了一口,暗想,“笑话得让皇上笑,这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出,”他坐在那里搜肠刮肚地想着。
此时的天气已经是农历的九月中旬,北方的天气冷得早,康熙年龄又大了,尽管是在中午时分,还是感觉到有些冷,于是回头对李德全吩咐,“去给朕拿件披风来!”
李德全立刻答应着,小跑着朝乾清宫去。
此时的乾清宫西暖阁里,没有人值守,却突然凭空出现了一个穿着现代服饰的女孩,她叫钟心怡,正一脸懵地打量着房间。
“这是哪里……我怎么来的?”
她慢慢走到书案旁,看着书案上放置的笔筒、笔架、笔洗、砚台等文房用品以及奏折,犹疑了一下,慢慢伸出手去,拿起一支毛笔仔细看了看,随后捻了一下笔尖,手上顿时沾染上了墨汁,她忙把毛笔放回原处,接着又摸了摸茶杯,闻了闻。
“刚才是湖笔,现在是碧螺春,这个剧组也太有钱了吧……那其它东西呢?”她小心地拿起砚台看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又小心翼翼地放回去。
“果然是端砚!这什么剧组啊,那么有钱,道具真是个败家子!”
她的目光又投向那叠奏折,“看看写的啥!”她拿起最上面的一本,打开来。
奏折开头就是,“奏……两广总督奴才杨琳为奏……”她从右到左地看着,“康熙五十七年玖月……”她的目光停留在用朱笔批示的“知道了”这三个字上。
“好敬业的剧组,连奏折都写的完完整整,还能把康熙的笔迹模仿得这么像!”她赞叹了一声后,放下奏折,朝门外走去,“走了,我要搞明白这里是哪里,我要怎么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