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客氏登门(1 / 2)
对于徐国全的态度,张之极是不满意的。
他说道:“徐佥书。你也看到辽东局势不稳。这一点到与我想到一处了。正是担心那边要出事,我才安排熊大人到京营练兵。目的就是应对恶化的辽东局势。”
徐国全虽然认同张之极的看法,不过还是有些不服,说道:“既然世子认为辽东要出事,为什么不现在增援辽东,非要等到辽东局势恶化,难道只有这样才能显出世子的英明吗?”
这番话,说得十分不敬。
熊廷弼就要训斥徐国全,但是被张之极拦住了。
张之极说道:“徐佥书,有些事情,没你想得那么简单。而我也没你想得那么龌龊。熊大人在辽东干得好好的。却因一些人恶意弹劾,被迫离开了辽东。现如今朝廷上下,包括辽东诸人,都认为袁大人收复抚顺,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个时候去辽东,他们定然以为我们是要去抢功劳。另外,京营练兵,尚未完成,现在前往辽东,太过仓促。”
徐国全真是嘴硬,他说道:“收复抚顺,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我启程前,他们还在研究此事。辽东本地的人马,再加上各地抽调的精兵,兵力占优,绝对没有问题。我担心的是,大家心存傲慢,容易轻敌。女真那边诡计多端,经常不按套路出击。容易被他们阴谋得逞。”
张之极说道:“徐佥书。我觉得你既然来了,还是安心协助熊大人练兵。如果辽东那边局势恶化,你正好可以回辽东增援。如果袁大人侥幸赢了,我也放你回辽东,绝对不会耽误你建功立业的。你看如何?”
徐国全冷哼一声,没有回答。显然默认了张之极的安排。
对于练兵,熊廷弼、徐光启和徐国全都是行家。
张之极就没有参与。
他主要的任务,还是为军队做好后勤工作。
董应举被征调,也是为辽东支援粮草。
张之极就将董应举带离了京营。
他们并没有进城,而是赶奔张家庄。
在马车上,张之极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董应举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天津至山海关一线经理屯务,为辽东供应粮草。
对于这项任务,董应举欣然接受。
董应举问道:“世子。朝廷上下都认为袁大人能够收复抚顺。据老夫所知,辽东现在兵强马壮,收复抚顺应该没有问题。世子是凭借什么认为袁大人不会成功的。就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如熊大人?”
张之极回道:“董大人。他们二人能力有偏差,算是因素之一吧。其实,看似我方占据绝对优势。可是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我方既然打算攻打抚顺,女真那边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消息呢?如果他们主动出击,选择野外作战的话,咱们有几成胜算。如果他们选择攻打沈阳,又会是怎样一个结果呢?”
董应举觉得张之极有些危言耸听。
主动出击,攻打沈阳。
除非努尔哈赤疯了。
女真那边最厉害的就是骑兵。他们更擅长野外作战。
明军攻打抚顺,他们主动出击,在野外阻击明军,这是极有可能的。但是主动攻击沈阳,那就有些异想天开了。
董应举虽然不认同张之极的看法,但是他却没有反驳。
张之极也知道董应举并不认同,他也就转移了话题,说道:“董大人。我的想法是,距离今年的春耕尚有一段时间。张家庄有温室。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在水稻种植上做些研究。北方不比南方,只能种植一季水稻。为了提高产量,只能在提高亩产上下功夫。”
董应举十分赞同张之极的想法,回道:“不错。世子。只是提高亩产,涉及很多方面。水稻品种、水利建设、天气情况,等等。天气这块我们控制不了。水稻品种可以挑选产量高的那种,至于水利建设,那就得需要花钱了。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呀。”
还是涉及到了钱。没钱真不行呀。
张之极说道:“兴修水利,那是必然。钱的问题,我会努力争取的。至于提高水稻产量一事,我有一些想法。希望董大人能够进行一番试验。”
接着,张之极就把杂交水稻的思路,向董应举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