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二女争宠多烦恼(1 / 2)
天启皇帝做出的决定,对张之极的赐婚推迟到明年会试以后。
这就意味着渠婵娟和孙妙贞究竟谁能嫁给张之极,要等到明年。
包括张之极在内的各方,只能是接受这个事实。
京城推行宝钞进入最后阶段。怀柔伯造假案后,京城内就再未出现假钞。
不仅没有出现假钞,就连那些私铸铜钱的行为也消失了。
张之极知道,不是自己推行宝钞厉害,而是天启皇帝趁机命锦衣卫在京城严查制造假钞、私铸铜钱的窝点。
上层人士不敢做了,底层的百姓自然也没这个胆量,更没有这个技术。
天启皇帝听从张之极的建议,擢升董应举为太仆寺卿兼河南道御史,经理天津至山海关屯田事务。
至于辽东地区,也可以推广种植杂交水稻。这一点,张之极特意写信给熊廷弼。
熊廷弼自然照单全收。
春耕就这么开始了。
天启皇帝不仅命京城周边的皇庄大力推广种植杂交水稻,还让北直隶诸府也要这么干。
正如张之极所说,北方的粮食增产,不仅可以减少南方输送粮食的压力,还能降低运送粮食的消耗。
要知道成化年间有人做过统计,运送四百万石漕粮进京,路上大约需要消耗一千二百万石至一千六百万石之间。
换句话说,每向京城运送一石粮食,路上就得消耗三到四石粮食。
这个消耗是相当惊人的。
其实张之极的想法是利用海运向京城运送漕粮。不但节省时间,而且还能减少消耗。
但是他知道,对于海运,满朝文武中反对声是主流。天启皇帝也不可能执意去做。
所以,他并没有提这件事。
只能通过种植杂交水稻,提高北方的粮食产量,来缓解漕运的压力。
京城发行宝钞取得成功后,户部趁热打铁,开始在顺天府,永平府、保定府等北直隶各州府进行推广使用。
张之极已经把他们领上道了,就不需要参与此事了。
天启元年五月,张之极又重新投入到了京营练兵工作中去。
期间,陕西都指挥使陈愚直奉命带领固原兵增援辽东,军队到达临洺时,出现溃逃。
而宁夏增援辽东的军队也在三河溃逃。
张之极得知消息,建议兵部不要惩处将士,而是将他们重新召集起来,送到京营。由徐光启予以操练。
另外,鉴于辽东局势已经出现了缓和,就不要抽调各地军队援辽了。
要知道,天启年间还可以。到了崇祯年间,援辽军队溃逃十分常见。
辽东局势恶化,去了辽东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死在那里的总兵多了去了,更别提下边的普通士兵了。
如果不去,逃回边关,也是没有活路。崇祯皇帝将精力全部放在了辽东战局。他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支持辽东。
其他边关重镇的军饷出现了拖欠。
士兵去辽东得死,回去还是个死。有些人就加入到了农民军中。
这也是大明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之极在练兵之余,还为军队发明了手雷和地雷。
其实在明代,早已发明了地雷。
张之极只是发明了改良版的地雷。要比明代的地雷好很多。
溃逃的固原兵和宁夏兵最终找回来八千人。再加上原有四个卫,可以从京营抽调两千人,组成六个卫。
张之极和徐光启一商量,将溃逃找回的士兵分散到现有的六个卫里。
有了这些老兵的加入,练兵一事较原计划可以提前完成了。
工作上的事情有条不紊。
生活上的事情,也令张之极十分惬意。
由于渠婵娟的加入,令孙妙贞感到了威胁。
虽然孙承宗凭借着与天启皇帝的关系,硬生生将赐婚拖延到了明年,但是来自于渠婵娟的威胁,还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