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甲马营遭遇夜袭(1 / 2)
占领东光县后,张之极略作休整,就率兵前往景州。
而保定巡抚张凤翔也调兵遣将,向河间府进发。
张之极仅有两个千户的兵力。
前方传来的消息,于弘志手下聚集了三万多人。
双方的人员比例高达十五比一。
不过张之极并不惊慌。
于弘志手底下的人是很多,可是能打仗的毕竟是少数。
可以说是乌合之众。
另外,他正在四处扩张地盘,兵力十分分散。
张之极有信心拿下景州,一举平定此次叛乱。
沿途遇到的小股叛军,都被张之极轻松击溃。
当部队到达景州城外的时候,张之极竟然接到了保定巡抚张凤翔的命令。
这个命令让张之极十分恼火。
张凤翔的命令是,让张之极就地待命。
叛军人数众多,张之极仅有两千多人,根本就不是叛军的对手。毕竟张之极是英国公世子,皇帝的宠臣。
客观地说,张凤翔考虑得十分周到。也是为张之极着想。
此人还是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的。
但是张之极却不这么认为。
战场上,战机稍纵即逝。
张凤翔率军前来平叛,少说也得三五日。
这三五日战局会发生巨大变化。
不能只看到河间府的情况,山东那边的情况非常不乐观。
如果让这两股叛军汇合,势必会对平叛造成极大的困难。
这是张之极所不愿看到的。
为此,张之极修书一封,也算是回信。不仅感谢了张凤翔的好意,还委婉地表达了自己速战速决的决心,以及耽搁可能会出现的严重后果。
总结出一句话,那就是好意心领了,我必须迅速平叛。
派人将信送出去。
张之极在当日侦察后,就于第二日对景州城发动了进攻。
叛军虽然人数众多,可是并没有太多的战斗经验。
而张之极的家丁部队,那可是经历过战争的。
都是从战火中成长起来的士兵。
仅仅用了一个上午,就轻松拿下景州。
仅俘虏就抓获三千余人。
对于这些人如何处置。
张之极的想法是有命案在身的,严惩不贷。
其余受蛊惑的,有悔改之意的,被生活所迫的,从轻发落。
本地的,遣返回乡。
外地的,可以在本地定居。
张之极在沧州购买了大量的土地,完全可以安置一部分人员。
当然了,这些人中,存在着假意悔过,还相信白莲教教义的。
对于这样的人,一经发现,也是严惩不贷。
于弘志并没有在景州,而是率领大军攻占了故城。
故城再往南,就是山东的东昌府。东昌府再往南,就是徐鸿儒发动叛乱的兖州府了。
于弘志的行动,无疑证明了张之极最初的判断,那就是他打算与徐鸿儒汇合。
这是张之极所不愿看到的。
张之极修书向保定巡抚张凤翔、河间府知府廉第汇报了景州现在的情况,叛军主力动向,以及自己对战局的分析。
部队在景州休整了一日后,张之极再次出发,前往故城。
他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将于弘志的叛军解决于河间府境内。
决不能让其逃窜至山东,与徐鸿儒汇合。
这也算是自己为平叛做出的贡献吧。
在他看来,于弘志的叛军与徐鸿儒的叛军,中间隔着一个东昌府。
哪曾想,东昌府根本就不是于弘志的对手。
当张之极的队伍到达故城时,于弘志的叛军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东昌府,与徐鸿儒的叛军遥相呼应。
形势急转直下。
张之极见此情形,也是有些头疼。
自己手下就这么点人,叛军是越来越多。
真要是打起来,己方也不一定占上风。
但是,也不能就这么看着叛军肆意妄为。
内心告诉他,即便是敌众我寡,也要全力平定叛乱。
不能任由叛军不断壮大。
所以,张之极在攻下故城后,就有了继续挥军南下的想法。
而于弘志在南下过程中,也听到了身后所发生的事情。
沧州知州张之极率领两个千户的家丁部队接连占领东光、景州等地。
一路向自己这个方向追击。
简直就是一个跟屁虫,甩都甩不掉。
关键是坏了自己的好事。
如果没有他,凭自己现在的实力,占领整个河间府,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在此基础上,再南下与徐鸿儒汇合,势力必然会继续壮大。
可是现在,自己在攻城略地,而张之极却紧随其后,收复失地。
给人的感觉是,自己是被张之极逼到山东的。
这还得了。
手下也建议,莫不如击中兵力,先将张之极这个尾巴解决掉。
张之极可是英国公世子。无论是活捉,还是击毙,都意义重大。
于弘志终于下定决心,集中兵力,解决掉张之极。
张之极并不知道,于弘志会突然改变计划,调兵遣将对付自己。
他在故城略作休整,就继续南下,进入山东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