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诗词鉴赏(2 / 2)
林夏一字一句把诗词念完,为了防止大家忘记她还特意把原文用平板展示着。
“划重点,这首词要全文背诵的!当然除了背诵还有赏析。”
“第一题,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开头三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是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沉淀出历史人物。
B.是实写。写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间的传说中。
C.从大处着笔,虚实结合,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写尽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且话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型的长江,写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D.是概括写。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整个人类历史。”
……
秦
嬴政觉得应该是后世适龄学子全都要上学,人又多,所以在诗词一项上需要有个明确的标准好评定分数。
不过……他看着那些ABCD,有些不明白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总感觉不像华夏的字。他想起来之前《流浪地球》好像也有这些字符,是外国的字!!!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曹操看着“樯橹灰飞烟灭”就来气,他啥都没干就莫名被创了,虽然最后被司马家摘了成果,但他好像才是三国最后胜利者吧!
光赤壁一战赢了有什么用,而且现在有了天幕提醒他自然不会再重蹈覆辙了!!!
周瑜本来还等着做个题呢,结果自己莫名跑题目里了。不过能被后世这种诗词大家写他也荣幸了,可惜他不太了解苏轼,要不他也就写回去了。
唐
李世民本来回味着苏轼的词,正感叹其文采呢,结果就被林夏的题目给噎住了。
其实在之前视频和种种直播中就发现了,后世人都是大白话,不讲究那些文邹邹的语言。
但是吧,被这么一分析词意是透彻了,但总感觉丢了点什么。
宋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以后写的,对于目前还没正式开启被贬之路的苏轼而言,能欣赏但是要说完全感同身受有点难。
所以苏轼也就当自己是做其他词人的阅读理解了。
不过在林夏出完第一道题后苏轼就有点懵了。
苏轼:这诗词还可以这么赏析的么?虽然这么分析也不算错,但诗词意在朦胧,分析的这么透彻会不会过于匠气了一些……
而且谁写诗词的时候还有空思考虚实什么东西的么?
不过他还是仔细分析了一下每项答案后选了C,其实他觉得每一项都差不多,不过C比较长,而且虚实两方面都包含在里面。
有不少人作答的大多回答的是正确的,林夏看苏轼给出答案了后也就公布了正确答案,就是C。
其实这道题还是比较简单的,各朝代上过学的大多都是选的出来的,毕竟C选项的解释包含的那么全面,而且还最长……
一时间各朝代的人都自信心爆棚,他们还以为会是多难的题目,看起来后世题目也不算太难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