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殿前立帝(1 / 2)
昨日深夜,甄如法府上几乎高手尽出。
尽数赶往七皇子府。
皇子之中,只有七皇子赵正雍与萧逐凤曾有不浅渊源。
而七皇子又与实则是恭亲王嫡女的青仙公主感情甚笃。
这位老奸巨猾的大夏宰辅认为,萧逐凤一党想要拥立的新君,非七皇子赵正雍莫属。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这种时候,先下手为强!
两名武道四品浩然境客卿率领一众死士兵不血刃地劫持了七皇子赵正雍。
顺利到让甄如法感到有些不安。
在甄如法的预想中,此时的七皇子府应当戒备森严,就算不是赵橘白亲自坐镇,也理应有几百黑骑团团围住。
甄府高手尽出之时,甄如法千叮咛万嘱咐,嘱托其小心行事,没有万全把握不要出手,宁肯无功而返也不能打草惊蛇。
然而七皇子府守卫力量一如寻常。
可若不是赵正雍,还能有谁?
难道恭亲王想兄位弟承?
大夏王朝非蛮夷之辈,八百年来可从未有此一说!
若赵恒当真行此昏招如此落人口实,倒是正中他甄如法下怀。
可当真如此么?
……
皇宫之中,以奉天大殿为中心,方圆数千丈被大战几乎夷为平地。
天还未大亮,被宰辅甄如法召集入宫议事的文武百官和天潢贵胄们便悄然入宫。
入宫之后,众人于与奉天大殿相距较远而免遭大战波及的保和殿聚首。
先帝后董氏端坐上首,宗亲之中资格最老辈分尚比赵镇赵恒更长一辈的亲王硕亲王立于宗亲最前列,与赵镇同辈的两个亲王和亲王、恪亲王立于其后一步处。
数位郡王列于和亲王和恪亲王之后。
除了七皇子赵正雍和几个夭折的皇子之外,已经及冠的皇子已然悉数入宫。
二皇子赵正安,四皇子赵正匡,五皇子赵正哲,八皇子赵正允,九皇子赵正基,十一皇子赵正钧依次列于宗亲之列。
再往后,便是数目不少的世子和郡王之子。
皇室宗亲,全部披麻戴孝。
当朝宰辅狄昌明立于文官前列,正闭目养神,殿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内阁高官分列其后。
武将列中,武棣、狄昌明均在北境,竟是正二品禁军指挥使鲍安国和正二品御林军统领柳年居首,禁军、御林军大战之后损失惨重,御林军统领柳年本人被楚初墨打断一手一脚,拖着重伤之躯进殿,就是不想在王朝权力更迭之时行差踏错。
比起泱泱几十人的文官集团,只有十数人可谓人才凋零,站位也有意无意比宰辅大人距离殿首远了半步。
人已到齐,甄如法清清喉咙,跨前一步,语调中正平和,却开门见山:“国不可一日无君,先帝未立太子,又无遗诏,还望先帝后节哀顺变,顾全大局,早立新君。”
文华殿大学士廖永昌出列,揖首道:“四皇子赵正匡,审慎性成,勤勉温良,文武兼修,德才兼备,可堪大用,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当早登大统,匡扶社稷,平定纷乱。”
礼部尚书杨光启出列,同样揖首道:“臣,附议!”
吏部尚书袁守心出列:“臣,附议!”
户部尚书沈卓出列:“臣,附议!”
刑部尚书刘熙、工部尚书周途南、京兆府尹孙尚华……
文官集团中,一个个殿阁重臣纷纷出列,附议声此起彼伏。
皇子之中,四皇子赵正匡神华内敛,气宇轩昂,颇有些当仁不让的君王之仪。
二皇子赵正安与八皇子赵正允与四皇子赵正匡都是先帝后董氏所生,一母同胞,自然同心同德。
五皇子赵正哲、十一皇子赵正钧势小,掀不起也没胆子试图掀起波澜。
在狄昌明远赴北境之后逐渐在夺嫡之争中掉队的九皇子赵正基眼观鼻鼻观心,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最大的靠山远在北境,如今形势,已容不得他再去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