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2 / 2)
在稍作思考后,郑启恒继续说道:“既然历史有重复的一面,那就意味着人本身也有重复的一面,也就是说在性格与行为上,我们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自己的原型,而通过对这个原型的分析,我们就能知道现在自己的极限所在,同时就能明白自己能够达到的高度。”
“你的意思是跳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历史上寻找那个相似的自己!并且通过对他们一生的研究,也就大概能知道现实的自己是一种怎样的最终走向,甚至还能预测出未来即将上演的,但还未发生的某些事。”谢丛宣顺着郑启恒的思路,说出了他自己的一番理解。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认为就人在历史上的相似与重复来说,是有可能实现的,这与时代背景没有关系,只与人有关,即便是在未来,那些即将发生而还未发生的事也是如此,但我指的是人本身,而不是物。因为历史也不断的证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还会发现或者发明很多新生事物。”郑启恒在肯定谢丛宣想法的基础上,又说了一些他自己的想法。
“虽然我们现在谈论着这些,但真的有这种可能吗?也就是启恒你说的在历史上寻找与自己相似性格的人,如此多的书籍,如此长的时间跨度,要如何去找呢?又应该从哪里开始呢?从另一方面来说,这青史留名的毕竟是少数啊!”谢丛宣说出了他的疑惑。
“那么多的史书,总有这种可能,只要在理论上说的通,就有可能,其实我们也不用只局限于历史,我觉得包括经史子集在内,都有可能实现我的这一想法!说不定也有某位古人这么做过,只是由于时间与空间上的阻碍,我们并不知道罢了。”
“但这其中存在着一个问题,咱们可以做一个假设,比如说启恒你出生于明朝,那么你的做事方法就会受到那个时代的限制,而咱们再说几个朝代,比如宋朝,或者唐朝,以及更早一些的汉朝,你的思想以及行为是否又会有不同?虽然你是同样的一种性格与思维模式,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你不可能说都做着同样的事情!”
郑启恒大概听懂了谢丛宣想要表达的意思,于是他说道:“我承认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的行为与想法是不尽相同的,但我也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有一个人,他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字,而到了唐朝时,这个人则是另外一个名字,以此类推,但因为在性格上的相似性,这个人在行模式上是大体相同的,只不过因为所处的朝代不同,所以在所做出的事情上,就会有一定的偏差值,只是这个偏差受性格因素的控制,因此就只是上下浮动,而不会背离!”
“你的这番理论可不可以理解为,由于时代所造成的这个偏差值,在实际上是受到那相似性格所影响的,或者说是控制着的!在历史上寻找到两个性格类似的人来研究,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那么他们所做的事就不一样,但因为性格相似,所以他们最终的结局就很相像,这相像的结局里会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值,而这偏差值就是因为处于不同时代所造成的。”谢丛宣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了郑启恒刚才的话语。
“丛宣,你的这番解释很好,所以我说某个人在汉朝是叫这个名字,而在唐朝则是叫另一个名字,虽然他们的名字不同,但因为有相似的成长环境,所以造就了相似的性格,而这相似的性格则决定了他们相像的最终结局!”郑启恒用总结的语调说道。
“所以找到自己在历史上的原型,就有可能指导自己在当下的生活,同时也能预测出自己的未来走势!你最终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吧?”谢丛宣也用总结的语调说道。
“对,但或许这也只是我个人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
随后传来的敲门声打断了两人的谈话,同时也结束了这段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