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谋(159)(2 / 2)
谢丛宣问道:“我们是否还要接着刚才的历史话题继续说?”
没等周文寻与郑启恒给出回答,谢丛宣又说道:“我还是认为接着探讨会更好一些。”
“可以,那我们接着说回刚才的历史话题。”郑启恒认为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说完。
周文寻知道他也应该表态了,于是就表态道:“好吧,我也同意。”
谢丛宣走过来坐到了沙发上,他开口说着:“我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相互征伐是一种必然,毕竟各国的疆域与国力在分封之时就有差别。可以说就算没有革新以及变法来增强国力,那么也会有征伐之战的,而且在春秋时期,就有很多诸侯国被并入了别国的疆域之内,到战国的时候,主要就形成了战国之时,七国之间的争霸了。像齐国与燕国这样的老牌诸侯国就一直存在到了战国后期,直至被秦国所一统。晋国本来也是老牌诸侯国的,而且还是姬姓,但却面临了三家分晋。”
“你说的这一点很值得思考,我同样也认为这是各诸侯国之间无法免去的征伐之战。周天子是无力阻止,也是不可能阻止的。毕竟这样的分封其实就是一种人为的将土地划分区域,那么就会有诸侯国想着打破这种区域上的划分,从而实现大一统。”郑启恒接着谢丛宣的话题,说着他自己的想法。
听完郑启恒与谢丛宣的观点后,周文寻说道:“是啊,分封的诸侯国再多,最后还是要归于一统,这是一种大势。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变法也是经历过好几次的,也是通过变法来提升了国力,正因为有了变法,才有了国力上出现的巨大差距,如此一来才能为大一统提供技术上的可能,否则也只是不断的互相征伐而已,难以完全的吞并别国。”
“我认为总会出现一个实力比较突出的诸侯国,比如战国初期的魏国就是如此,到了中期就转变成了赵国,后期就是秦国。当然了,韩之国与燕国也经历过变法,只不过整个国力没有那么的强盛。你们认为秦国为何可以统一六国?”谢丛宣在说完他的观点后,顺便提出了一个问题。
周文寻与郑启恒并没有立刻回答,他们都看向了谢丛宣,意思是想先听一下谢丛宣自己的看法。
谢丛宣自然是领会到了这一点,于是他解释道:“我认为是坚持商鞅变法!别的诸侯国也有变法,但都未定为国策,还有就是变法也不彻底,受到不同势力的阻挠。再来看商鞅变法,可以说自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以来,后世的君主是坚持着商鞅的变法,而且商鞅变法本身就很彻底,虽然受到了老世族的阻挠,但秦孝公还是坚持相信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