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 / 2)
“这个……”
李世民顿时陷入了沉思。
大运河是前隋炀帝修建的,目的就是沟通关中和江南,只可惜刚修好,隋朝就崩溃了。
对于百姓来说,大运河是耗费了无数钱财和民夫性命的罪恶工程。
但对于朝廷来说,大运河却是意义重大,几乎等同于心脏的大动脉!
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大运河的终点是洛阳。
而洛阳到长安之间,无法行船,因为有“中流砥柱”的存在,导致这段水路事故频发,根本没办法行船。
大多数时候,从洛阳到长安的货船都需要在三门峡附近上岸,换乘马车,过了这个事故频发之地后,才能再次上船。
因为这个问题,后来的长安还出现了粮荒。
“房爱卿的意思是,要迁都?”李世民忽然问道。
“不可!”
众大臣一听这话,顿时吓得连忙阻止。
迁都可不是件小事,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乱来。
房玄龄本人也被吓了一跳,连忙解释道:“臣不是这个意思。臣只是想说,江南的钱财可以通过大运河抵达洛阳,再通过陆路运送到长安来。”
“我倒是觉得可以。”韦安平忽然开口道。
“什么?”众人再次吓了一跳。
“先生也有此意?”
李世民也颇为惊讶,这本来是他用来吓住其他大臣的,没想到先生竟然觉得可行。
不会是在开玩笑吧?
“实事求是的说,长安并不是一个好的都城。”韦安平认真道:“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洛阳都比长安更好。”
交通运输方面,洛阳有大运河,还有居于天下之中的优越地理位置,交通发达。
而长安的交通状况,就非常寒酸了。
山势众多,陆路不便;水道堵塞,水运困难。
在农业方面,长安周围属于黄土高原,土地不够肥沃,降雨量也十分缺少。
而洛阳是大平原,周围的耕地充足,水量充沛,肥力也更加持久。
最后一个方面是灾难。
长安水旱频发,各种天灾层出不穷,比洛阳多一倍以上。
如果遇到灾年,甚至连皇帝的饮食都不能保障,前隋的杨坚就曾被逼得去洛阳就食,被嘲讽为“逐食天子”。
历史上,后来的李治也做过这种事。
这些道理,不管是李世民还是在场的大臣都知道,但他们却不可能答应。
因为长安是关陇门阀的大本营!
“不行!”李孝恭也站了出来,大声反对道:“长安纵有百般不好,也是大唐龙兴之地!”
他的意思是很简单,这里是大唐发家的地方,怎么可能抛弃呢?
就算这里再不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正是!”
“长安不可弃!”
“一国之都,如何能说迁就迁?”
众大臣也纷纷附和反对。
“此事……不必再议!”
李世民想了想,最终把这件事压了下来,但却在心里默默地记下了。
未来若是真有必要……迁都也没什么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