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请求(二)(1 / 2)
为什么全球大部分地区的人,都不喜欢犹太人呢?对此我曾在网上看到很多主流的一些说法,内容自然脱不开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等щш..1a
不过其中有一则说法却很有意思,这里写出来大家不妨看看。
文中说:听惯了欧洲人反犹、***反犹,人们批评希特勒屠杀,但很少有人说针对他反犹的基本立场,于是我开始思考犹太人是否自己有问题,后来慢慢懂了:如果说中国人是权力的奴隶那么犹太人就是金钱与利益的奴隶;如果说入乡随俗是美德,入籍欧洲要爱欧洲,入美国要爱美国,那么犹太人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永远想着自己;如果说感恩、仇恨、内疚、反思是四位一体的,那么犹太人就是只知道仇恨,不懂感恩、内疚与反思的思想残疾!
以上的说法或许有些偏激,但却将大部分犹太人的性格特点写出来了。
不信?我就以与中国有关的事举例给你看。
二战时期,中国驻维也纳领事何凤山冒着危险,给数千犹太难民放签证,使他们逃离纳粹占领区。后来中国还先后接纳了5万多犹太难民。
这一事件,过了几十年,从没听人说起过。
哦,对了,犹太人在二战后不但建立了国家,并且还成立了一个名叫“兹瓦特迪克”的基金会,专门对二战期间所有冒险救助过犹太人的外国人,颁“国际义人”奖,并且把他的名字刻在碑上纪念。
不过,截止到2ooo年,以色列共向世界各国1oooo多人颁授“义人”奖,其中竟只有一名中国人,是当年旅居乌克兰救助犹太儿童的潘均顺。2oo1年,中国学者现:中华民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给数千犹太难民放签证,使他们逃离纳粹占领区的事实。于是向“兹瓦特迪克”基金会举荐。
但基金会认为何凤山是外交官有豁免权,不是“冒险”救人,不该得奖。而同样是用签签证的方式帮助11oo多犹太人淘到上海的日本驻立陶宛领事杉原千亩,却被犹太人誉为“日本辛德勒”。
直到中方人员又搜集了更多资料交到基金会,证明何凤山当时救人是冒了风险的,基金会核查后,才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称号。
根据这些核实过的资料,有犹太学者认为何凤山很可能是二战时解救犹太人最多的国际义人。奇怪的是,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被何凤山救过的犹太人主动向“兹瓦特迪克”基金会反映他救人的事迹,所有资料都是中方学者搜集整理的,若没有中方学者,这段历史恐怕永远也不会见天日了。
所以问题来了,犹太人就真的这么善忘?到底是报恩,还是忘恩?亦或者遗忘所受恩典也是他们的民族特点之一?
还有一事,当时虽然没有做成,但也足以看出犹太人背信弃义的性格。
二战时期,由于犹太人被迫害,所以满世界跑路,有不少人跑来中国避难,据不完全统计,估计有过5万人在中国居留生活。虽然当时他们生活的地方大部分都属于日占领区,但聚集地的中国民众,对他们也算友好。另外就是,何凤山在数天内放数千张签证,这些签证目的地全都是上海,虽然上海当时已经被日军占领,可是对于那些处在纳粹占领区的犹太人来说,有一张签证,他们便可以向纳粹证明有目的地可去,可以出国去任何地方。
所以,虽然当地犹太人在中国生活的区域大多是日占区,可若缺少中国人的帮助,他们中很多人甚至连国门都出不了,其结果有可能也就一个字,死!
然而,即便如此,在中国抗战进行到最艰难的时候,日本人为了获得犹太人财力上的支持,曾提出“河豚计划”,即在中国东北划出一块地方,帮助犹太人在此复国。当然,这个计划最终并没有成功。
但你能想象吗?“河豚计划”提出后,旅居中国的犹太人最起码有一小半都是表示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