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朱祁钰的烦心事(2 / 2)
朱祁钰继续说道:“那王首理可曾思考过,为何丰年的时候粮价就低,一到灾年粮价就会涨上去吗?”
王直立刻回答道:“自然是因为丰年的事实粮食多,灾年的时候粮食少。”
朱祁钰点点头,说道:“那王首理为何没有考虑过,让当地的粮食多起来呢?”
“但是当地受灾,朝廷赈灾的粮食都要从外地......”说到这里,王直突然顿住,旋即一拍自己的脑袋,懊恼道:“对啊,臣可以让户部从外地调粮食过去售卖啊,当地的粮食多了,粮价自然要掉的。”
王直不仅想要给自己一个耳光,这么简单的答案居然还要皇帝来提醒,这个错误实在是不应该犯的,他甚至都想好了,可以借着大运河将湖广的粮食运到灾区去,反正那里离运河也不算远,想要弄过去再简单不过了。
朱祁钰满意地点点头,评价道:“王首理终于开悟了。”
王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感慨道:“陛下果然圣明,这个粮价的问题困扰臣好些日子了,一直没找到什么好的办法,如今有了陛下的提醒,臣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朱祁钰也是笑笑,补充道:“不过此事你们政务院也要派专人督办,必须保证这些粮食可以运到受灾的几个州府,不要被人贪了去。”
王直点点头。
对于这一点,王直在运粮这个办法冒出来的时候就想到了,他在朝数十年,可是知道大明那群粮商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为了自己赚银子,他们可是敢将运送救灾粮食的粮船弄到翻船沉没的,反正只要回头将自己的靠山打点好,事情不被朝廷翻出来就行。
至于那群泥腿子的死活,干自己何事?
想到这里,王直立刻对着朱祁钰说道:“陛下,臣是否可以请大都督府派兵护送?臣担心这些粮食在路上出什么意外。”
朱祁钰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点头道:“可以,此事你去和于谦说,让他安排点人马给你的粮船保驾护航。”
“另外。”朱祁钰再次补充道:“你们运粮食过去,也不要一次性全都运到地方,最好是可以从各地官仓分别调拨一些粮食过去,数量不用太多,只要每日都有就行,这样的话,那群商贾看到连绵不绝的船只运送粮食过去,他们肯定会急着将自己手里囤积的粮食卖出去,免得砸在手里。”
“这时候你们政务院就要拿出个价格来,高于这个价格的,朝廷只会考虑从外地运粮过去,当地商贾出售的粮食绝对不买,相信要不了多久,当地的粮价就会降下来的。”
“甚至,你可以去找礼部的仪铭,让他在邸报上发布一则消息,直接将你们政务院的想法说出来,公告给天下人,朕都怀疑,如果这么做了,那可能你们政务院的粮食还没有到,当地的粮价就会掉下来了。”
王直有些震惊地看向朱祁钰,他是真的没有想到,简单的一件事情,居然还有这么多操作方法,尤其是礼部邸报的方法,那简直是神来之笔,这年头邸报的权威性还没有任何损失,所以只要是看邸报的人,对于这上面的消息几乎都是完全相信的,那群有钱但是没地位的商贾会不关注这上面的消息吗?自然是不可能不关注的,尤其是改制之后,上面关于开征商税的讨论可是从来都没有停下来过,那群商贾作为邸报的最大客户群之一,早已养成了闲暇时候观看邸报的习惯,政务院要运粮到灾区的政令他们肯定会关注到的。
王直不禁感慨,怪不得前阵子有人怀疑朱祁钰把绝对亲信仪铭仪尚书从位高权重的学部调到清水衙门礼部是要重用礼部,现在真的看出来了,这礼部真的可以作为朝廷喉舌来使用啊。
想到这里,王直不由得替自己那位做了整整二十多年礼部尚书的同僚感觉到惋惜,若是他不那么固执地和朱祁钰作对,相信以他的资历和手段,在礼部尚书这个位置上绝对能和自己这个政务院首理分庭抗礼,完成文人青史留名的梦想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了吧。
王直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大礼道:“陛下,不是老臣谄媚,您真的是世间少有的圣君啊!”
朱祁钰倒是愣了一下,随即连连摆手道:“王首理过誉了,朕还是比不得太祖皇帝的。”
对此,王直倒也认同,太祖毕竟是从一穷二白起家的,还能迅速驱逐鞑虏,收复燕云十六州,这等功绩不管放在哪个朝代都是绝对一等一的存在,朱祁钰和他相比还差了不少。
只是,王直还不知道,就在他临终之前,这个评价会被他自己推翻。
说了两句废话,朱祁钰将话题拉了回来,说道:“另外,以工代赈你们做的也有些不对,既然百姓不愿意耽误春耕去修河,你们还可以让他们做一些别的事情嘛。”
“请陛下明示。”王直现在也不去费脑子思考了,直接问朱祁钰多轻松。
朱祁钰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说道:“你们政务院一样可以拨一笔银子出来,让工部主持,帮助他们修房子嘛!”
“修房子?”这个答案王直是真没想过,百姓的房子不都是自己修的吗?为何要工部来修?
朱祁钰也看出了王直的迷惑,直接揭开谜底道:“百姓们的房舍不是都被冲垮了吗?朝廷出点银子,买一些木梁砖石之类的东西,帮助他们重建房舍,不是更能体现你们政务院对于灾民的重视吗?”
王直点点头,对于朱祁钰说的这一点很是认同。
历朝历代,什么时候有过朝廷替灾民修房子的?都是开设粥厂施粥给他们口饭吃就好了,反正有一口吃的,他们就不会反,只要不造反,那朝廷就不用花费多余的银子了。
朱祁钰继续说道:“而且购买木梁砖石,也能让当地砖石商和木料商尽早开工,他们的佣工能有口饭吃,朝廷也能对他们征收商税嘛!”
“陛下说的是,臣回去就找高副理商议此事。”王直恭敬道。
朱祁钰点点头,突然问道:“河套和广西的移民之事,你们政务院操持得怎么样了?广西那面可是马上就要太平下来了。”
王直回答道:“回陛下的话,此事政务院一直在办,只是许多人贪恋故土,并不愿意迁徙,因此进展不大。”
朱祁钰笑道:“眼下不就是个机会吗?”
“山东河南本就是人口稠密之地,佃户还是有许多的,你们政务院可以趁着眼下这个机会将此事推广开来,让那些佃户先迁徙去广西,到了那面先每户发十亩田地,允许他们自行开荒二十亩,只要配合当地县衙府衙登记造册,缴纳赋税就好。”
“张軏在安南那面也快一年了,估计已经抓到了不少安南女人,朕给他去封信,让他将还没有赏赐出去的安南女人交给当地县衙,直接许配给那些佃户中的鳏夫,朕连媳妇都给他们解决了,就不相信还没有人不愿意去的。”
王直也是笑道:“若是如此,那想必愿意过去的人会多许多。”
朱祁钰继续说道:“另外,你也可以找几个广西籍贯的官员,让他们每人写一些老家的见闻,多夸夸当地,说说那面气候有多温暖,田地有多肥沃,然后将这些见闻全部发在邸报上,尽量多吸引一些百姓过去。”
“等到广西的汉人够多了,就找几个没品的文人,写一些壮人女子和汉人士子生死相依的话本,甚至还可以送他们过去,到当地去看看实际情况,让当地人和我汉人多多通婚,几代之后,相信当地也就没有什么苗人壮人了。”
这也是一直很让朝廷烦恼的地方,广西的苗人壮人等少数民族,不论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都和中原的汉人有很大差距,所以在大明攻下这些地方的之后,当地人经常会和朝廷派过去的官员产生冲突,有时候错在汉官,有时候错在苗人壮人,甚至有时候的冲突会产生得莫名其妙,动不动就起兵反抗朝廷,弄得朝廷很烦。
如果真的能解决当地人的问题,那相信王直还是很乐意去做的。
别的不说,如果广西不出事,那每年节省下来的军费可是很大一笔银子啊!
其实针对云贵湖广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最好的方法是改土归流,但是执行改土归流,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大明在当地一定要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强行压下当地土司的反抗。
朱祁钰没有实行这个政策的原因主要在于,自从他继位之后,大明就没怎么消停过。
正统十四年,大明经历了土木堡之战和京师保卫战,精力压根不敢放在其他地方。
景泰元年到现在,大明又一直在死死盯着已经统一草原,随时可能会南下的也先,就连打了好几次的麓川之役都没怎么引起朝廷的关注,靖远伯王骥直接就被朱祁钰放到了南京休养,参加麓川之役的那些卫所也都需要好好休整一下,就连当初张軏打完仗回京的时候,还捎带手平定了贵州的苗乱。
在这种情况下,朱祁钰又怎么敢施行改土归流的政策,难道是嫌弃大明南方太过平静了吗?
不过这个政策朱祁钰暂时还没有说出来,所以在王直看来,朱祁钰借水灾这个机会向广西填人口的想法,实在是有些高明,而且手段还这么多,于是笑着说道:“陛下,若是按照您的想法来做,臣已经担心广西的田地不够分了呢。”
朱祁钰反问道:“难道王首理忘记了,朕即将从安南拿到四省之地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