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古玩街上奇葩多(1 / 2)
“张老板,我这也是第一次来临州,不知道这古玩城里有什么好物件没有?我也好和我这学生开开眼。”王兴海询问道。
张公公闻言挠了挠头,先是环顾了下四周,再小声对王兴海说道:“王教授,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这年代想在古玩城找好物件,那都是想瞎了心。”
说着抖了抖那铺在地上的摊布:“瞧见这块毡子没,这是我家以前用来垫褥子的,别看他现在脏兮兮的,可是块上好的羊皮毡子。”
“这玩意在我家用了几十年了。只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用不上这玩意了。就拿来改了改,当这地摊的摊布了,还别说,这玩意当摊布那是结实耐磨。”
“我敢这么说吧,这古玩市场上,百分之九十九的物件还没这块毡子年纪大。”
听张公公这样说,王兴海和那姑娘丝毫不感觉意外。毕竟这种现象才是正常的。那种在地摊上捡漏的情况,也只能在电视剧里才能看到。
不过他们也不是要打算捡漏,无非就是想看看真正的老物件,涨涨知识罢了。他只是历史系的,又不是考古系的。没那么多执念。
见张公公的回答和自己预想中的差不多,自然也能理解。
“不过呢。如果您老真要想看好物件,我推荐您去一家店转转。”张公公话音一转,提了个建议。
王兴海顿时也来了兴趣。“哦?难道那家店有老物件?”
张公公迟疑了一下,回答道:“不知道。那家店很奇怪,三言两语说不清楚。那老板也是个怪人。里面卖的东西还真看不准。说实话,我在这行也混了十几年了,虽说比不上专家吧。但一般的眼力还是有的,那家店的东西怎么看都像是真的,但人家自己却说都是现代工艺品。只当工艺品卖。可你要说他卖的是工艺品吧,那价格可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了的。远远超过了一般工艺品的定价。”
王兴海略一分析张公公所说的这段话,越咂摸越觉得有意思。“哦?还有这么有趣的地方?那高低得过去见识见识。那店在什么位置?叫什么名字?”
张公公用手指着一处说道:“您老顺着这条街径直走,等看到第三个路口的时候就往右拐,再走到头,就能见到,店名叫“渭水阁”。”
王兴海点了点头。“渭水阁是吗?谢谢张老板了。我这就过去看看。”
“慢走了您,到时有问题再向您老请教。”张公公拿起手机向王兴海道别。
王兴海见状,只能微笑的点了点头,就带着那姑娘离开了摊位。
师徒俩也不急着赶路,就这样边走边看,时不时的还相互交流几句。
“老师,这市场上卖的东西也太夸张了吧。这一路走来,兰亭序集,永乐大典,十二生肖铜首这些我就忍了。那孔子的木屐,朱元璋的半个碗,刘备的草鞋还有李世民的镜子是什么鬼?最离谱的竟然还有赵光义的驴车。大宋车神不要面子的吗?”那姑娘被这些稀奇古怪的物件震碎了三观。
“哈哈哈哈。小雨啊。你能见到这些,才真的是不枉此行啊。在你眼里看到的是这些商家的荒唐,而在我眼里,这些才是我们华夏的根啊。这些都是文化啊,都是历史的底蕴啊,每一样荒诞不经的物件背后都代表着一个典故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玩意就是个噱头,但恰恰是这些荒诞不经的东西,才让这个古玩城有了一份别样的风格。别说李世民的镜子,刘备的草鞋了。就算看到盘古斧,女娲石。你也不用奇怪。”正说着,王兴海突然停了下来,然后又开始哈哈大笑起来。
“来来来,小雨,我没说错吧。你看看那是什么。”一边拉过小雨一边指着地上的一个物件。
那叫小雨的姑娘随着手指的方向看去,就看见地摊上一物件上写着“封神榜”三个大字。
小雨轻抚额头,一脸生无可恋的模样。煞是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