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 乘胜追击(2 / 2)
董小宛轻轻倚在李宇身旁,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轻声说道:“相公,真没想到你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无敌,就连在朝堂上的计谋也是如此深不可测。孔胤植他们这次算是栽了个大跟头,恐怕以后都不敢再轻易与你为敌了。”
李宇轻轻一笑,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小宛,孔胤植和魏藻德这些人虽然暂时收敛了锋芒,但他们心中必定还是不甘心的。他们只是在等待时机,一旦有机会,还是会想方设法给我们制造麻烦。不过,这也无妨,只要他们敢出手,就要做好付出沉重代价的准备。”
董小宛闻言,微微蹙眉,担忧地问道:“相公,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总不能一直这样被动防守吧?”
李宇轻轻拍了拍董小宛的手背,以示安慰:“放心,我自有打算。我会继续加强内部的整顿,提升国家的实力。同时,也会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异动,就立即采取行动,将他们彻底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我们就能确保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董小宛听了李宇的话,心中的担忧稍减,她轻轻点头,眼中闪烁着信任的光芒:“相公,我相信你一定能处理好这一切。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支持你,鼓励你。”
李宇看着董小宛那温柔而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轻轻握住董小宛的手,深情地说道:“小宛,有你在我身边,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会勇往直前,为了我们的未来,也为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两人相视一笑,彼此的心紧紧相连。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携手并进,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朝廷局势终于稳定下来,李宇立即着手解决迫在眉睫的救灾问题。他深知,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灾民的苦难如同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心头。因此,他决心要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来缓解他们的困境。
“牛二,你之前在地方上实行的以工代赈方法,效果非常好。”李宇对着牛二赞许地点了点头,“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灾民的生计问题,还促进了地方的建设和发展。现在,我们需要继续推广这种方法,让更多的灾民受益。”
然而,李宇也深知,仅仅依靠以工代赈是远远不够的。整个大明流民众多,他们急需粮食和衣物等生活必需品。因此,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不过,现在我们的物资储备有限,必须寻找更多的资源来支持救灾工作。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让南方的大户把粮食吐出来。”
牛二闻言,眉头微皱,担忧地说道:“大人,这些大户势力庞大,他们恐怕不会轻易交出粮食啊。”
李宇冷笑一声,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哼,他们不交也得交。这是为了救灾,为了国家的大局。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比如加重赋税、限制粮食出口等,来迫使他们交出粮食。当然,我们也要做好宣传工作,让百姓们知道这些大户应该为救灾出一份力。”
牛二听了李宇的话,心中豁然开朗,他点了点头,坚定地说道:“大人,我明白了。我会立即着手准备,一方面继续实行以工代赈,另一方面也着手向南方的大户征集粮食。我相信,在大人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灾难。”
李宇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拍了拍牛二的肩膀,说道:“很好,牛二。你办事我放心。记住,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来推进救灾工作,让百姓们早日脱离苦海。”
牛二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这是一场硬仗,但他也相信,在李宇的领导下,他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李大哥,不如我直接带兵查抄了这些大户。这样粮食不就归朝廷了。反正这些都是些为富不仁的家伙。”牛二对着李宇说道。
“不可,这样一来,人人自危,对朝廷信誉也是非常大的打击。
想让他们主动捐粮食如果为富不仁的话,到时候再动手,就怪不得我们了。”李宇对着牛二说道。
李宇听了牛二的话,轻轻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思熟虑的沉稳。他缓缓说道:“牛二,你的提议虽然直接,但后果却十分严重。如果我们直接带兵查抄大户,不仅会引发社会的动荡,还会让更多的人感到不安和恐慌。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会严重损害朝廷的信誉和威望。”
牛二闻言,眉头微皱,似乎有些不解。李宇见状,继续解释道:“你想想看,这些大户在地方上往往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如果我们贸然动手,很可能会激起他们的反抗,甚至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到时候,局势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
“而且,”李宇顿了一顿,继续说道,“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这些大户都是为富不仁的家伙。虽然其中不乏贪婪自私之人,但也有很多是愿意为国家、为百姓做出贡献的。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采取强硬手段,很可能会让那些原本愿意配合我们的大户也心生疑虑和反感。”
牛二听了李宇的解释,点了点头,似乎有些明白了。李宇见状,继续说道:“所以,我们应该采取一种更为温和和明智的方式。我们可以先通过宣传和引导,让这些大户明白捐粮救灾的重要性。如果他们愿意主动配合,那自然是最好不过。如果他们执意为富不仁,到那时我们再动手,也就名正言顺、师出有名了。”
牛二听了李宇的话,眼中闪过一丝敬佩的光芒。他深知李宇的智谋和远见,于是点了点头,坚定地说道:“李大哥,我明白了。我会按照你的吩咐去做,争取让这些大户主动捐出粮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