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会议啊(1 / 2)
几人“呼哧啦啦”的在羊城吃上羊城的地道的美食的时候,
朱小琴正在文协的会议上打酱油。
不是大家讨论的事情不重要,她才打酱油,
是因为压根就轮不上她说话。
她虽然之前出过书,但是除了那本科普性重的故事,另一本《蔡国富要进场》,用杨老和
太理想主义了。
不是说理想主义不好,但是现在不流行这个。
“哪里能遇到的都是好人呢,而且坏人都得到了惩罚。”
“但是大家看了很高兴啊。”
朱小琴反正觉得自己的书挺好的,而且不都说了要百花齐放了嘛。
这里年纪不大人的也不是没有,好几个,但是很多都是京城广播学院来实习采访的,
像她这个年纪的所谓作家,
少。
她因为不习惯这个称呼,给那些广播学院的学生说了好几次,
“喊同志就行,大家都是同志,喊什么作家,太见外了。”
她是真不习惯来个人打声招呼,就是,“朱老师”,还是喊她“朱同志”,“小朱同志”让人听的顺耳一些。
她是不知道,她这几句话还得了人家的不少好评,说京大的那个作家同志人特别好,特别谦虚。
其实参加会议的人,从面上看那都是非常和气的,
但是很多人都是默默的一个人写作,跟外人沟通挺费劲的,
而且说一句想三句,在这里可不是嘴上说说的。
坐着开会身体是不累,心里疲惫啊。
朱小琴这种不太愿意参加这种集体性的活动人,
在这里几乎就是如坐针毡。
只能说科普类小说,不是他们关注,至少不是现在关注的点,
这种她还能打打酱油,
要是她也写现在都的伤痕类故事,还写的不错,
那可就是重点关注对象了。
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还有人问,
“您写这些小说写的那么好,是写的自己的故事吗?”
“你可以把我当成任何一本我写的书中的主角,这些故事是借着我的手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一天我写了一个女人的故事,那请你相信,那是她自己想要出现。”
这提问的人问的是作家一本关于受到迫害的农民的故事,
作家虽然也上过学,但是近些年一直在家务农,也就前年情况才开始好转一些,
所以人家提问的是不是写他自己,这也没毛病。
但是大家才从那个年代过来几年,自己私下里写文章不要紧,
但是在这种公共的大场合,被这样问,那回答就得考虑考虑了。
这回答……
要不是不合适,朱小琴都想给他鼓掌了。
人家也没东拉西扯,可是正面回应了的,虽然听的人得理解下,也有点神叨叨的,
但是有没有问题,这可就得看个人理解了。
朱小琴觉得他回答的挺好的。
她默默的抬头看了眼名牌,
不认识啊,
算了,她看的书可能还不够多。
虽然见到了很多后世也很有名的人,但是最有名的几个都还没出现,
当然,可能和杨老说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