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大炮还是小炮(1 / 2)
幽云府目前混乱不堪,这些东西不算便宜,很容易被山贼打劫。于是方富贵的商队在暗麟卫的帮助下,选择了东原城那条东方商道,绕了一圈才终于把东西送到。
除了材料外,还带了大量的铁匠、冶炼匠等匠人。
这些人有的是花钱请的,有的是不要钱“请”的。
顾正言很兴奋。
一下从冷兵器跨越到热兵器的喜悦,不是李仁等人能懂的。
当然,顾正言可从没想过造出一些机关枪什么的,那是不可能的。
就算最简单的鸟铳三眼铳等火器,也是无法短时间就能造出来。
至少要几年的研究和改进,因为大雍的锻造工艺实在不过关。
不说其他的,就算把一坨钢块掏一个洞出来,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明《武备志》:鸟铳贵在于造时炼铁熟,两筒相包,原孔甚小,用钢钻钻之,一日钻寸许,至底而止,一月钻光者为上。)
由此可见,就算以大明的工业水平,连一根韧性好的钢管都无法进行量产只能用原始的方法慢慢掏,何况其他时代?
有的穿越者随便捣鼓两下,几个月就能批量弄出火枪甚至燧发枪,呃...
要是这么容易,大明早就凭鸟铳统一地球了。
要知道我国的第一根无缝钢管是新中国成立后几年才制作出来的。
几乎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工业成就了。
由此可见现代很常见的钢管在古代的制作难度。
是以,古代是绝对无法批量制作钢管的,尤其是小型的更为精密的。
关键就算现在批量造出来又怎样呢?
古代火枪又不是现代这种枪,端起来就能射...
古代火枪的操作复杂,精度低,射程短,不经过几年的训练威力甚至远远不如更熟悉的弓弩。
这也是为什么清朝末期弓弩都还是主流武器。
那么除了掏洞,还有什么方法制作钢管吗?
几乎没有!
有的人想过用泥膜浇筑法,这是不行的,因为浇筑出来的钢铁没有经过捶打,如果太细太小是远远不能承受火药带来的压力的。
到时炸膛自己人都炸死了,还打锤子。
只能堆体积,造大炮。
所以,要造火枪,先想想怎么样把一坨钢块快速掏一个洞再说吧!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造,火器肯定要有的,不过至少得定鼎天下后,慢慢有时间再研究这些。
当务之急,是造大炮。
顾正言结合现有的锻造技术和地理分布深入分析了一番,决定制作前世的蒙古大炮。
蒙元时期的大炮可不是明清那种动则几吨几米的超级大家伙,而是只有半米左右的...小炮?(至顺三年的铜铳,其盏口口径105毫米,身管直径75毫米,全长35.3厘米,重6.94千克,至正十年的射石炮,全长60厘米左右。)
确实是小炮,但小炮也有小炮的优点,机动性强,携带便捷,炸膛的伤害远远不如大炮那么大。
我们熟知的明清那种大炮,虽然威力更大,但根本带不动啊,毫无机动性可言,一般只能作守城用。
但顾正言规划的战略目标,从来都不是守城!
所以这种把欧洲无数城池轰碎的蒙元小炮,便成了首选。
顺便提下,在明朝嘉靖之前,古代的大炮,都是实心弹,发射的都是铁球和石球。
可以炸开的弹,叫开花弹(也就是咱们熟知的炸弹手榴弹),在明嘉靖时期才第一次出现,这也是因为焦炭的推广和冶炼技术的提高,炮管的质量才能搭载开花弹。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古代的硝石飞鸡儿贵,开花弹的成本极高,所以到了清朝后期都不乏实心弹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