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花式拍美景、颠簸回到家(2 / 2)
司机接过烟笑了笑:“开了十八年,习惯了。”人是一脸沧桑,话却云淡风轻。
过江龙给他点火,但山风太大,打火机才冒出火苗就被山风给吹跑了——熄了按、按了又熄,一时之间手忙脚乱。
那司机笑了,双掌合拢包住过江龙的打火机低头点了烟,美美地吸了一口,问道:“古樟镇的?”
“对,牛头苗寨的!”
“牛头苗寨啊?那你今晚还要走几十里夜路。”
过江龙说今晚就住镇上了,明天再回寨子。司机点了点头,望着远处的群山,沉默似山。
过江龙拿着烟盒和打火机四处眺望,但见群山莽莽、此峰独高,西边的山头上,太阳只有筷子嘴那么一点大、红中带黄;四周的山峰沐浴着金色的光芒、一片辉煌,山谷里暮霭苍茫、山腰处烟雾飘荡,分不清是淡淡的薄雾还是袅袅的炊烟在轻扬;山风劲吹,衣服鼓荡遍体清凉,人立绝顶、物我两忘……
典型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那司机见过江龙一脸陶醉,笑道:“你不拍照?”
过江龙看见那两个小伙子还在大呼小叫地拍照,于是拿出手机准备自拍。司机伸手:“我帮你拍。”
过江龙大喜,按照司机的吩咐一会儿拍这边、一下子那样拍,足足拍了十来张。常规拍照之后是“花样拍”——那司机竟然要过江龙把没点的烟叼在嘴巴上、把那太阳当烟头!
你们抽的是烟,哥们我抽太阳!
有创意吧?
过江龙大为叹服——高手在民间啊!
那两个小年青见司机拍照会玩花样,赶紧跑过来有样学样。
最后一张是过江龙翘起大拇指点赞——拇指上顶着太阳!
过江龙以前很少拍照,这次心情舒畅景色优美、再加上那司机对这里很是熟悉还有花样拍摄,所以拍出来的效果那还真不是一般地好!对那几张有创意的花式拍摄的照片,过江龙更是看得眉开眼笑。
下山的速度快了许多,中巴车一路在云雾中穿行,路陡弯多风大还车速快,令人惊魂,比游乐场里的过山车还刺激。过江龙和那两个小年青既紧张又兴奋,一直到听见潺潺的溪水声,他们知道这终于是到了山脚。
又跑了半个小时,中巴车终于摆脱了大山的纠缠,低矮的丘陵扑面而来,躲在树丛里的土砖瓦房依稀可见,间或传来一阵狗叫。
天色渐暗暮色四合,过江龙看着窗外眉头皱了起来:马路两边的田土大多荒芜,田土里长满了野草。陶渊明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地里好歹还有几棵豆苗,而这一带的田土却看不到任何庄稼、全是半人高的茅草,明显是没人耕种、荒废了。
雪峰县除了木材加工外、基本没有像样的工业,老百姓全靠外出打工过日子,荒废的田土一年比一年多——这、真的好吗?
破旧的中巴车不管过江龙的迷惑,一路摇晃一路带响。
夜色越来越浓、四周渐渐模糊,或许是开了车灯的缘故、偶尔有飞虫扑上前窗玻璃“噼啪”一下粉身碎骨。
过江龙点了烟,望着窗外发呆。
不久后,车子前面终于出现了成片的房子,那两个小年青伸胳膊抖腿准备下车——古樟镇到了。
古樟镇原本只是一个100多人的小村子,后来政-府在这里进行小城镇建设、动员大山里的各族百姓来这里定居,几十年下来这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规模——现在的常住人口已经突破六千。
毫无疑问,这只是户口统计人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真正留在镇上生活的大多是老人与孩子,最多2000人。
过江龙是在这里读的小学和初中,对这古樟镇很是熟悉。看见马路两边整齐划一的红砖房子,他很是惊异:这才几个月没回家啊,又新建了这么多新房子?
马路不宽,两旁停放着摩托车、三轮车和小四轮货车,至于家用小轿车那就不多,过江龙只看见3辆。
中巴车挤挤挨挨地又走了一会儿,终于在车站的门口停了下来。过江龙提着包正要下车,突然看见浓厚的暮色里大姐正往中巴车这边望!
在没有确切消息的情况下、大姐来接自己了?!
自己还想给大姐一个惊喜呢,没想到大姐给了自己一个惊喜!
过江龙“哈”地一声跳下车往那边跑,就像小时候那样疯跑!
大姐明显是愣了一下、却又马上叫道:“缓点,你缓点!”
过江龙有点恍惚:自己小时候在山路上疯跑,大姐不就是这样关切地大喊吗?
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大姐身边,过江龙嘿嘿地傻乐——没有小说里的热烈拥抱、没有电视上的冗长对白,只有浓浓的亲情在弥漫。
过江虹接过弟弟的旅行袋,拉了他的手笑道:“我总想来看看、来看看,还真把你看回来了……”
过江龙鼻子发酸,乖乖地让大姐牵着自己走——小时候大姐也是这样牵着自己走,不过,那时候旁边还有二姐。
现在,二姐只剩下照片摆在柜子上。
她的坟头应该长草了吧?
不会长草的,大姐经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