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后唐历史(2 / 2)
“太祖打下基业却也伤了国本,传到先皇时,当年跟随太祖皇帝南征北战能征善战的将军已经十不存一。”
说到这里独孤纵横长叹一口气:“原本到了这里休养生息也还未晚,可惜,先皇非要继承太祖遗愿……”
“战至后来,唐国能领军的只剩下杨家、独孤家和赵家,好在军兵都是能征善战的老兵,当年的杨家又有七郎八虎各个骁勇善战,这才又保持了唐国数十年的鼎盛。”
“可惜连年征战又再次极大的消耗了我国国力,自杨家将先后战死之后,我国更是一年不如一年。”
“最后因为先皇刚愎自用又导致北方门户武宁丢失……直至我朝接手,唐国已经成了烂摊子。”
“齐国当年抢占武宁之后兵锋直至金陵,我朝已无力抵挡,只好求助大理国,以纳贡称臣换来了大理国出兵二十万陈兵齐国边境,这才使齐国退兵从而又保了我国数十年和平。”
“不过我国自此也丧失了自保之力,所以被称之为后唐。”
“这些年虽说我皇励精图治,但是国力亏损太过严重,再加上连年争战百姓已经逐渐厌倦,这才导致了“文风”压倒“武风”,全国到处充斥着糜烂之音。”
听完独孤纵横讲述秦昊这才明白,感情后唐重文轻武原来是这么回事,而国风糜烂也才是近几年的事。
秦昊斟酌着道:“如此说来,大理国对我国控制还不算是扼喉抵背了?”
他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心里略安。
原本秦昊以为大理国的触手已经完全深入到了后唐的方方面面,后唐已经无力摆脱大理国的控制。
若真是如此的话倒比秦昊想象当中的要好上许多。
至少在处理武宁的问题上无需考虑太多大理国的反应。
独孤纵横叹道:“与其说是大理国对我国控制,不如说是我国过于依赖大理国,谁能想到,即便诸如今年郢州那样的灾情,朝廷竟然也无力承担!”
秦昊这才知道朝廷让郢州自救不是朝廷不救,而是无力相救。”
这个就是因为国家连年争战太穷了,已经无力顾及民生。
说惨也惨,但只要国家主权未丢就还有的救。
这个世界的人遇上这样的问题或许毫无办法,但是秦昊来自后世,对这些都经历过。
当年华夏近代经历上百年的战乱,不平等条约签了一个又一个,国力亏空严重不严重?
国家成立之初一穷二白,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不比如今的后唐穷?
然而仅仅只是数十年的时间,华夏又屹立于世界之巅!
秦昊心态能够安定,是因为他从后世而来又是教授,这些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
独孤纵横接着道:“由于国库空虚,所以现在的朝堂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励精图治,另一派则是主张直接并入大理国。”
秦昊这才明白柳相作为外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了。
起先他以为是大理国派出柳相控制了后唐朝堂,现在来看却并非如此。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这些朝臣自觉后唐看不到希望自愿倒向柳相而已。
秦昊也叹道:“有奶便是娘,人性本来就是如此。”
这个他在武宁时是深有体会的。
独孤纵横对他的比喻深以为然,点头道:“却是如此,现在也就是我们这些老家伙在硬撑,又掌着兵权还能勉力支撑,但是这种情况若是不能改变,我唐国恐将国之不国啊!”
秦昊对目前的后唐又有了新的认识,沉默一阵后,他问了一个自己比较关心的问题。
“我后唐还有多少可战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