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军改(1 / 2)
皇帝陛下的翘班之旅最终还是在一个月后终结于太女殿下之手。
左叫右叫也没能把亲爱的父皇叫回来,太女殿下对此非常生气,给她亲爱的父皇下了最后通牒。
再不回,就把他收藏的湖笔一支一支都给折了。
叫他痛失所爱。
行吧,行吧。
皇帝陛下乖乖回信,不日便回,还请太女殿下看在往日深厚的父女情分上手下留情。
这才像话,安弘察面上瘪嘴,心里却是欢呼雀跃了起来。
父皇就要回京啦!
这段时间朝堂度过了混乱期,步入了正轨。事情一件件地被理清,内阁的运作也逐渐成熟了起来。
各部之长逐渐熟悉了提报奏本,内委会决议表决,大臣们很快便意识到了这种运作模式的好处。
那就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各项事情享有决定权、或者说可以施加干预的。
以往在朝堂上吵得人仰马翻、甚至大打出手的场面再也消失不见。
内委会的表决权也倒逼各部将原本花团锦簇的奏本尽可能的务实化、简略化,尤其是工部这种实干派,干脆把初步草拟的方案提报上来上内委会表决,以期获得首肯。
至于太女殿下的决策权,除了空缺在外的盛逻外,被拆分成了四份,看似是丧失了对朝堂的控制,可人家手里还捏着陛下那一票否决呢!
还防止了后世帝王与继承人间隙。
毕竟如果朝堂上出现君王和半君高悬,那极易出现两方争斗,届时再多的情分都会被消磨掉,更别提大臣们也被裹挟着站队。
但有了内委会,有这般权利的还有四个!站谁?选都要选半天。
若是有朝一日继承人监了国,那也是代帝王行权,随时都可以被归位。
如此一来,便是给皇位的更迭上了一层保险。
丞相这一中枢职能的一部分被下放到更专业、干实事的各部,另一部分被归集到了内委会中平分五份,也达到了安弘察最开始想要的目的——
决定权和执行权相分离。
这套系统运作了几个月,就再也没有大臣说出半点质疑,挑出什么大刺了。
一开始摇摇欲坠、看着也就是个试验的“练手之作”,居然会以这种务必契合的方式,在原有的制度中寄生、逐渐融合、甚至取代掉。
真是,棋高一着。
一时间大臣们的目光都紧盯着太女殿下的下一步动作,想看看年纪轻轻的太女殿下小脑袋瓜子里到底是从何而来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主意。
太女殿下也的确有主张。
在确定父皇不日回京后,她便着实开始第二轮的大调整。
这一轮调整的重点放在了军部上。
安弘察的第一道安排,便是组建了火器营,调怀远将军萧成远坐镇。
大臣们对这条都没什么意见。火器的威力之大,他们当中也是有人亲眼见过的,即便没见过,当年南诏前线的战报也讲得很清楚。
至于对主事的萧成远,那是更没有意见了,这位要身份有身份,要重用有重用,既管着火药厂,又在前线实际排布使用过,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这一道任命走的是常规流程,获得了来自内委会的全票通过。
而第二道,就显得来势汹汹了。起码几位内阁成员的第一反应,便是拒绝,却被早有预判的太女殿下提醒。
“各位,政令这种东西,还得仔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