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人民群众的力量(2 / 2)
朱祁锦郑重地点头,这句话,他不是第一次听说。
太爷爷说过,爷爷说过,祖母说过,爹娘还有诸位先生都说过。
他早记进心里面,刻进了骨子里。
宣德十年,五月初十,朝鲜的贞显公主入宫。
她是庶出的王女,本该叫翁主,但为了提高身份,所以就改为了嫡公主。
最近网络上有个新词,叫嫡庶神教,这是专门批判重视嫡庶那些人的,对错她不想评论。
只想说,确实,古代确实有嫡庶之分。
常言道:“嫡庶有别,尊卑有序”。
“嫡”即为嫡子,乃正妻所生的孩子。
“庶”则是庶子,乃妾所生的孩子。
那么真实的古代是什么样子呢?
《红楼梦》中贾政的庶子贾环,便是典型,他没资格住在大观园里,父亲对他的期望也是不高。
整天躲在自己的院子里,和自家姨娘琢磨怎么害人。
明朝也是,在成年之前庶子的地位,远远低于嫡女,可成年之后,庶子地位便高于嫡女。
因为女性无法继承家业,所以嫡女在成年之前得地位,来自于:“女凭母贵”。
这也是因为妻子对于家里的财产、子女、下人等都有着全部的支配权,而且妻子只能有一个。
而等到嫡女出嫁后,便会成为了夫家的附庸,处处受到束缚。
所以嫡女的身份也不过是一时风光,等出嫁了,在娘家也就没什么话语权了。
除非,你嫁的男人地位很高。
庶子虽为庶子,但身为男子,只要上进,便可以靠自己科举中榜,拼搏出另一副天地。
那嫡女和庶女呢?
其实在古代,汉人对嫡女庶女不会过多重视,因为女儿的前程,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举个例子,如果把嫡女嫁给高官,把庶女嫁给一般读书人。
多年过去以后,嫡女的夫家落魄了,而那个读书人青云直上了呢?
官场的事,谁说得清楚呢?
所以正经人家,都会善待庶女,至少表面会和嫡女一般看待。
言归正传,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不必太重视嫡庶分别,不过嫡庶身份确实可以在议亲的时增加筹码哦。
李氏王朝,对嫡庶的重视程度,绝对是远远大于明朝的。
可照样抵不过用处,就像这位贞显公主。
她嫁到大明来,虽然只是侧妃,但绝对在娘家拥有绝对话语权。
而且,她如今的地位肯定是高过几位嫡出的公主。
不为别的,只因为两个字‘利益’。
只要能带来利益,不管你是嫡是庶,是男是女,你的地位便绝对是高的,只是不管怎么说都不独立,这也是另一种悲哀吧。
“臣女给大明皇后殿下、太子妃殿下、公主殿下问安。”
贞显公主脸上一团稚气,眼睛圆溜溜的,并带着些许好奇,个子还小,明显是个未长大的孩子。
景舒看着有些怜惜,轻声道:“起吧,坐。”
李裪也是真舍得,这么小,就让人家千里迢迢来大明和亲,她知道和亲是什么意思吗?
这么想着,她便轻声道:“你来这么远的地方,你母妃送你的时候,应当会很难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