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神奇的古栈道(1 / 2)
第一三四章 神奇的古栈道
周柄文认为,两河口就是天然的革命中心,准备在这里大干一场。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两河口这个偏僻的山区小镇,居然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绚丽的风光。
发源于秦岭山脉的乌龙江和美丽的金溪河,弯弯曲曲浩浩荡荡,穿过高山峡谷,日夜不停地把山里的宝藏搬运过来,把深山河谷冲积成了一块肥得流油的风水宝地。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两河口,北面是苍翠的青山,层层叠叠,绵延千里,直抵关中;南面江水奔腾,流向天府之国。
时下,正是秋收时节,一风吹来,万顷良田,谷浪翻滚稻米飘香。两河口在“太平大醮”的治理下,人民安居乐业,田间劳作的人们,一边满怀喜悦地收割稻谷,一边扯起喉咙唱着川北民歌。
歌声,欢笑声,在“拌桶”(打谷子用的一种长方形的木桶)上拍打谷穗的节奏声中,此起彼伏,真是一幅太平盛世的丰收画卷。
谢传伟见周柄文兴趣盎然,就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向导,领着他和熊正勇父子沿着乌龙江逆流而上。
秋日的天空格外洁净,火红的太阳高挂在蓝天白云之上,照耀着满目苍翠的青山和波光粼粼的绿水。江边一条先秦古道蜿蜒曲折,一直伸向视野之外。
出了场口,他们远远望见半山腰上有一个怪石怜峋,灌木众生的石穴,大家拾级而上,一条曲径把他们引到洞口。
他们见到一块被藤蔓缠绕着的石碑,大家七手八脚地刨开,看见上面赫然地记载着此洞的出处:“龙洞背,又名龙洞阁,石穴高十丈许,其状如门,潜水奔流其中,声甚厉,穿山腹而出,注入乌龙江……”
在石碑的北背面还镌刻着修建洞口庙宇的铭文。
周柄文读过碑文,举目一望,碑文上记载的“龙门阁”已经不复存在,民间在遗址上修建了一个不伦不类的“玉皇观”,香火还旺。可是那万年不倒的石穴确如碑文所记,洞口如门,潜水似龙,举目一观,洞口真像一条巨龙张开大嘴,吞云吐雾般地喷出一股白花花的流水。此时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洞口却是细雨菲菲,迷雾氤氲,给人一片朦胧,一串遐想。
周柄文连连称奇。谢传伟告诉他说:“这个洞流出去的水,还更是奇呢!”
周柄文心急,连忙催促他说:“愿闻其详!”
谢传伟指着水流处下面说道:“这洞口的水,初流下时,清澈甘甜。流到下面深潭后,却是剧毒无比。南宋时,金人来犯,宋守将元帅刘子羽屯兵于此,施巧计让金人喝了潭中水,结果金人中毒身亡无数,大败而逃。”
“果真如此?”周柄文不相信地问他。
谢传伟回答他说:“先生如果不相信,可以随我下潭去,那里有一个石壁,上面刻有许多名人骚客的诗词,可以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