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游击队讨论转移(2 / 2)
“贫穷和天冷又有什么了不起?” 朱永安又站起来发言了,他据理力争地说:“难道北川就不穷了吗?现在这一带已经出现吃死人的事情了。我们到了陕南,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招收到人,可以扩大我们的队伍。只要游击队能发展,不说是穷和冷,就是一年四季住岩壳,穿蓑衣,不盖铺盖,哪怕三年不烤火,顿顿吃野菜,我们照样能够活下去!”
刘子才听着指战员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打心眼里高兴,他没有想到,自己仅仅只是做了一个自我批评,就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早知如此,自己过去何必天天与大家怄气呢?刘子才也忍不住了,他挥挥手,对大家说道:“同志们说的都有道理,川北和陕南各有各的好处和短处。‘九打拄’这个地方属于三不管地带,又背靠金溪坝和李家山,有谢传伟和李德权同志的帮助,放弃了确实可惜。陕南那个地方兵员充足,加上西北军对那里控制不严,又有利于我们游击队扩大队伍。而且‘九打拄’这个地方确实太小了,终久不是长远之计,最主要的是,虽然谢传伟不会围剿我们,但是驻守巴中的国民党‘清剿司令’李子猷仍然对我们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对我们大举进攻。陕南就不同了,西北军杨虎成不会在乎我们的存在,相对来说,那里虽然条件艰苦一些,却是对我们的发展十分有利。因此,我主张到陕南去开创我们的根据地!”
“到陕南好是好,但是把‘九打拄’丢了,确实有些可惜呀!”胡宗堂坐在原地,自言自语地嘟噜说。
赵明恩听了,对他笑了笑,接过话来说道:“刘书记的意见不错,到陕南确实有很多好处!当初,秦巴红军离开陕南,主要是兵员过多,那里供养不起大部队,我们现在人不多,就是将后来发展到三、五千人,甚至上万人,住在那里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九打拄’也不错,我认为,不仅是‘九打拄’,乌龙江沿岸也不能丢!我们干脆来个‘安川打陕’战略,背靠谢传伟的支持,稳定乌龙江一带,丢心落肠地到陕南去打开一块地盘。大家说,好不好?”
“好!”指战员们和刘子才都高兴地大声回答。
风儿轻轻地穿过树林,溪沟的流水“哗啦啦”的奔向远方,游击队的战士们就要出发了。彭大宝带着三连的十个战士留守在‘九打拄’,刘子才和赵明恩带着游击队向陕南开赴。
游击队的指战员们,除了刘子才、朱永安是从鄂豫皖过来的老战士以外,在这之前,大多数人都没有出过四川。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游击队的战士们翻过崇山峻岭,来到了汉中地区的南郑县境内。大家看到这里依然是苍翠的山峰,遍地的梯田,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在四川参军的那些游击队战士,顿时把对陕南固有的那种贫脊、干旱、严寒的印象一扫而光。到了晚上,游击队宿营在一片小树林里,起初大家还是觉得气候宜人,到了下半夜,突然起风了,冷得大家直打哆嗦。没有到过陕西的战士们,终于领教了北方这种“早穿皮袍,午穿衫”的滋味。
南郑县仅与川北的南江县、旺苍县和两河口镇仅一山之隔,风土人情却是大不相同。这里地广人稀,四十多个游击队战士来到这里十多天了,也没有见到山上来过一个人影。战士们满以为到了这里,马上就能打个大仗,以此打开局面。可是,他们天天看见赵明恩带着李小元、孙顺朝、罗天义几个负责搞侦察的战士早出晚归,就是不见赵明恩下达任何命令。朱永安几次看到赵明恩从山下回来,都想找他问个明白,但又碍于刚刚宣布了纪律,不敢造次。
这天,朱永安实在憋不住了,他早早的守在路口上,等候赵明恩和几个侦察员归来。到了汪昏时分,刘子才也来到了路口,他见了朱永安,打趣地笑着问他:“你天天守在路口上干什么?”
朱永安却无心与刘子才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