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好事成双(2 / 2)
杨骁静静的端着水杯听着杜马讲述,当杜马在诉说完这本即将刊发的新杂志的构想后,
对于出版物的申请刊发这专业性的问题杨骁没有意见,毕竟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基本没有问题。
但是他发现杜马对于杂志的包装与编辑方面,思维方式还是局限在目前的大环境当中,杜编辑亦是如此。
在眼花缭乱的众多书籍报刊中如何推陈出新,立时可以让读者眼中一亮引发购买欲望现在大家都异曲同工,毫无特色。
只有极个别可以做到与众不同,“万点红中一样绿”,博人眼球。
杨骁拿出在路上购买的一本《今古传奇》说到“这是我刚刚在书报亭买的,在那么多杂志中我一眼就看到了它。
就是因为它封面的设计没有那么繁复,简简单单勾画几个人物搭上刊名就是这样的引人瞩目。
面对这么多杂乱花哨的一众颜色中,这就对刊物封面设计有更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可否借鉴《今古传奇》的构图风格,简单明了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同时在颜色方面要非常注意比重搭配多多观借鉴。
听到杨骁说到这里,大小杜都点点头表示赞同,而后杨骁接着说“针对于我们小说的特点,我有个不是很成熟的的想法请你们参考一下。
既然是杂志里面的故事就不可能是单一,否则就成了一本小说单行本,可是字数又太少了。
我们一次连载两个故事,做成双封面”。
“双封面?”大小杜听到这个脑洞大开的说法都是一愣。
杨骁感觉自己又超前意识了,不过不重要为了以后可以一炮打响,超前的点子确实非常有效果。
于是他又拿过那本《传奇》杂志上下反转做了简要说明。
后世的这一创举给读者提供非常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方便快捷的阅读体验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总之我们是理念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杨骁最后做了总结。
包括大作家在内大小杜作为业内人士此刻都对杨骁的看法更进一步,如此种种的新颖想法一旦落实,这本杂志必然爆火。
同时面对大家的惊讶与疑惑,杨骁指着头说“我就是想的比一般人多一点,平常看书看报时比较关注细节末梢。
越是与众不同的东西越感兴趣。想的多了,也许到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可能头发都掉光了!”,他违心得自我打趣引起他们的一阵善意的笑声。
中午吃过饭后,杜马与杨骁逐渐活络起来,他调侃道,引发读者续订欲望的创作技巧如同现在评书里面的“扣子”:“预知后事如何,暂听下回分解。”
杨骁笑着说可千万不要把这句话加进故事里面去,否则这本杂志立刻就沦落到街头小报的层次,成为街边摊的烂书。
实际上杨骁知道这本杂志日后作为杜马事业的起点,他是如何的慎之又慎,认真起来与李工都有一拼,在合作草案签字后握手的那一刹,杜马闪闪发光的眼睛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七月中旬杨骁爷孙两个踏上了返程列车,该交待的事宜都交待清楚,沟通渠道以信件电话为主,具体细节也一一落实。
待回到家中杨骁便一头扎进附中的备考环节当中,时不时翻阅着黄老师提供的各科考试试卷和参考书。
现在的他开始进入到最后冲刺阶段经常复习到凌晨两三点钟,有时李工起夜时还时时听见他翻阅书本的声音。
随着自我调整,杨骁的自律性大大加强,为实现目标可以做到夙兴夜寐,手不释卷。这对前世的他来说不可想象可以刻苦如此。
附中的入学考试被安排在每年三月份的第一个礼拜,月中放榜。
在大作家的建议下,刚刚过完新年的开学季杨骁便在李工的运作下离开东北住进了大作家的家里。
现在的中国中小城市是彻彻底底的人情社会,尤其是矿务局这类大中型国营企业封闭式的小社会组织结构。
后世难以登天的诸多事宜办理起来都不是很难。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情大网让李工这个顶着“总工”名头的大牛办起事来游刃有余。
曾经被前世杨骁痛恨的这种人际交往模式现在一旦方便自己之后,他开始反思其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
而自己也毕竟不是道德君子精神洁癖,便逐渐探究其中的窍门与手段,尽量在不过分的情况下能为我所用,在之前有些理想化的幼稚中逐渐走向成熟。
住在大作家的家中,杨骁深深感受到他无私的关怀心存感激。
这也是正是大作家之所以作品如此获得孩子们喜爱的原因,因为他善良!
他那颗如同稚子般的心在如今社会显得是何等珍贵!
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杨骁,这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始终指引着他。
杨骁知道“力量越大,责任越大”,任何事物包括人在内都不是独立存在,都具备“一体两面。”
他曾经也恐慌于所有规划在落实过程当中是否可以不受诱惑,毕竟撒旦的勾引力量是强大于个人的自律。
那些身败名裂的人哪一个不是超尘拔俗卓尔不群,之所以走上不归路都是源于内心不够强大自甘堕落。
而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各种层面上的教育真不如活生生的人站在你的面前,大作家就是。
发自于自身心理建设的需要,杨骁学习后不多的闲暇时间都参与到与大作家交流中,从他身上汲取善良正义的养分。
从而逐渐形成自己思考模式,确立看待事物的方向,强大了自己的内心。
转眼附中入学考试已经结束到了中旬,这天杨骁与大小杜,大作家正在商谈出版分社筹备建立与小说出版时,突然房门被敲响急促而猛烈。
待杜马打开门一瞬间,就听见黄老师急切走进来“杨骁,杨骁,你考上了!”
在杨骁还未反应过来,黄老师已经站在他的面前并一把把他抱住“考上了!”。
在众人祝贺中,黄老师打开随身带的手提包拿出一个信封交给他。
“你在北京就好了,不用千里迢迢的寄回你的学校。我帮你拿回来了”。
杨骁迫不及待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录取通知书”,他看了又看最后站起来鞠躬说道“黄老师,太谢谢你了!”。
黄老师则摆摆手说“举手之劳”,毕竟他现在是负责招生这一块的副组长,接着又嘱咐了一下入学要注意的事项。
如户口要迁入附中的临时集体户口中,以方便学生未来所需。学费多少,几月份开学等等事无巨细。
再次让杨骁又再三感谢。大作家感同身受,开始大展身手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成为了祝贺的礼物。
匆匆告别众人,杨骁迫不及待的回到东北老家,在一场热闹之后,他现在坐在李工的院中。
虽然外面寒气逼人,但中午的阳光还是那样光芒万丈,墙头,屋顶上厚厚的积雪反射 莹莹发亮,院中已经被清扫留下一道道水痕。
李工穿着厚厚的棉服半躺在椅上,手里慢慢旋转着套着塑胶网套的大茶瓶,静静的看着还尚在兴奋中的杨骁,笑了笑,然后开口说道“我们该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