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伏尔加河畔的秘密基地(2 / 2)
“这个,57G。这个,42G。计算确认无误吗?”
伊里伊奇再看了一眼结果,“没错,这两枚导弹的最大瞬时加速度很高。”
S-25防空导弹最大机动过载,设计值是30G。比如一个体重150斤的人,本来脚承受的重量是150斤,30G的时候他的双脚承受的重量就是4500斤。导弹在设计时考虑到余量,大约极限值是40~45G,超过这个数字,那脚无论如何都承受不了这个重量,导弹就被压垮了。
这两枚出现了57G、42G异常大加速度状态的导弹,就是4枚飞行中折断的导弹中的两枚。
那么问题来了,另外两枚导弹并没有出现异常的大加速度,为什么也折断了?
不解决这两枚导弹的问题,那唐华的推论还是不能成立的。
把空气动力学专家伊里伊奇踢飞,唐华招来了控制系统和操纵舵面电机系统的负责人。和这两位交流了足足半天,终于配合上了,得出的结论是,这两枚导弹也是瞬间加速度超标,虽然控制系统发送的指令在理想状态下不会让导弹的加速度超标,但控制舵面和电机的时滞让导弹出现了空气动力理论计算之外的异常摆动,最终一枚导弹整个横摆过来像眼镜蛇一样用肚子朝前飞,一枚导弹在天上打螺旋,然后纷纷解体。
……
24小时之后,唐华就已坐在奔驰的列车上,沿着伏尔加河向东南开去。
唐华提出了导弹故障产生的可能原因,如何验证?其实也不复杂,去靶场打四枚导弹,复制那4枚折断的导弹的控制参数。如果导弹还是在空中折断了,那说明就是控制指令设计得不合理而导致导弹出现了超过设计值的过载而折断的。
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一千公里,过了斯大林格勒不远,就是一片荒凉的不毛之地。在这个离斯大林格勒九十多公里、离伏尔加河下游支流河道五十公里不到的地方,居然有几万平方公里的看不见丝毫人类活动踪迹的区域,对这个唐华除了服气还是服气。
这个地方拿来干什么?做导弹试验发射场。
卡普斯京亚尔导弹发射场,又称国家第4中央试验场、中央三军联合试验场,占地65000平方公里,1946年为了试验从德国缴获的V-1巡航导弹和V-2弹道导弹而建立,到1951年这里已经建起了十几个雷达跟踪站和光学测量观察站,苏联自己的弹道导弹应该已经在卡普斯京亚尔做过试射了。
这次的试验不追求成功率,而追求失败率。
一共准备了16枚S-25样弹,按照那4枚折断的导弹的参数进行飞行测试。如果参数一致,导弹也如以前那样折断了,那说明故障原因确定。
怕的就是导弹打出去,预定的动作全部做完,结果导弹没有断……
第一枚导弹很快轰隆着飞上天,S-25导弹发射的时候如同一枚小型运载火箭,整个发射阵地被弄得浓烟滚滚,空气也一股化学品的臭味。试验发射场的光学跟踪系统和高速摄影机立即跟踪锁定导弹开始拍摄。不过这都不用高速摄影机,唐华用手里的双筒望远镜就能看见,10秒之后,导弹一如既往地在空中断成了两截,
第二枚导弹接着又飞了上去,和第一枚的参数一模一样,10秒之后,又断成了两截。
第三枚导弹的参数和第一枚不完全一样,造成导弹解体的控制信号是一样的,但控制指令在第11秒发送,速度快5%,飞行高度不变。11秒过后,唐华从望远镜里看到了在天上老高的地方,一个飞行的光点——那枚升上高空的导弹,变成了两个光点,而且都终止了上升的势头,打着旋往下掉。
……
唐华是终于盼到了柳暗花明的时刻,看样子S-25导弹不用加强弹体结构了,还是有希望快速解决技术瓶颈,走向下一阶段试验的。
“莫杰斯特同志,”唐华对总师说,“我想我们现在可以回莫斯科了,现在,我要一次解决掉‘金雕’项目的两个关键难题。”
p枚导弹打完,这是唐华见过的最奢侈的故障重现套餐了,在导弹试验场发射中心周围,半径15公里的地上,到处都掉落着导弹残骸。
奢侈归奢侈,但这方法还真管用。
“试验结束,谢谢试验场所有工作的同志。”总师和唐华都在场,两人都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总师如释重负是找到了S-25导弹折断解体的原因,虽然还有一个控制不灵的问题,但至少已经克服了两个技术难点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