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民生多艰(1 / 2)
疾行的夜晚,寒风扑面而来。
刚掀开车帘,小雨便如利刃一般刮过脸颊,刺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车马在泥泞的道上艰难前行,徐安然叫来魏紫道:“暂时就不走了,大家都辛苦累了一天,歇一歇吧。”
“离京城这么远了,他们就是想追也追不上。”
魏紫闻言,立即下令找个地方安营扎寨。
等到帐篷搭建好了,魏紫来请徐安然下车去歇息。
外面的天已经没有在下雨了,可现在是顺兴二十七年的正月,寒风依旧刺骨,在山林中回荡着,发出呜咽的声音。
帐篷里点了灯,铺了一张小床,边上是一个盆架和小木桌。
底下的人烧了热茶来,魏紫亲自给徐安然倒了一杯,说道:“等天亮进城就好了。”
徐安然问道:“到庆阳了?”
魏紫道:“是的,再往前走,就能和郭元帅他们汇合了。”
徐安然点了点头,对魏紫道:“你也很累了,去休息吧。”
魏紫摇了摇头,他们自从出京以后,一路上就有不少探子跟着,他一刻都不敢松懈。
这时傅康端着一碗热汤面进来,高兴地道:“摘了些野菜,我尝了一口,味道不错,你应该是喜欢的。”
“我早就收到消息,二哥他们出来接我们了,应该就在庆阳。”
“别担心了,吃了面好好休息,明天我亲自去探一探。”
徐安然从小娇生惯养,没有吃过什么苦,一路上魏紫都担心她坚持不住,好在有傅康跟着他们,变着花样给徐安然做吃的。
但从京城走到现在,不管是日夜兼程,还是露宿山林,徐安然都没有哼过一句,甚至于连一句抱怨都没有,安静得像是绽放在春寒里的山茶,又美又坚韧。
看见她默默忍受一切,甚至于还关心他们行路时遇到的危险和困境,底下的侍卫们一个个嘴上不说,行动速度却明显更快了。
魏紫渐渐明白,徐安然或许不会依靠赵临,她会拥有自己完整且精彩的人生。
“关先生那里送去了吗?”徐安然问。
傅康道:“送去了,锦芙送去的。”
徐安然点了点头,喝了茶以后开始吃面。
傅康看见她还挺喜欢的,一碗面都吃完了,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些。
第二天一大早徐安然就起了,她走出帐篷,看见外面雾气环绕在山间,林荫里的鸟叫声宛如从云端里传来的,特别美妙。
清晨的气息更冷,却也更清冽,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徐安然刚伸了一个懒腰,魏紫就从边上走过来,问道:“睡得怎么样?”
徐安然道:“很好啊,一觉睡到现在。”
魏紫笑着道:“我五更天就醒了,你倒是不嫌这里简陋。”
徐安然道:“已经很好了,这次出来,看见很多老百姓还是过得艰苦。棉衣上都是补丁,草鞋陷在泥土里,又湿又冷,他们却恍然未觉。”
魏紫道:“现在已经很好了,至少不会挨饿。冷了还可以生火,取暖的方式有很多。”
“以前……我们刚开始出来办案的时候,见过太多比那更惨的。”
魏紫想起那些被卖到暗娼馆里的女人们,还有卖去做奴婢,被阉割的孩子们……一时间目光沉了沉。
徐安然道:“所以啊,我也该学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而不是抱怨。”
魏紫看着徐安然平静又坚韧的神色,说道:“你是不一样的。”
徐安然笑了笑:“没有什么是不一样的,对你来说,我可能带着特殊的使命活着,可对我来说,也许等不到使命完成的那一天,一切都会化为乌有。”
“而我能做的,不过是坚守好本心,保护好自己,等待着某一天,我真的可能成为被使命选中的那个人。”
魏紫想,她已经是了,不用等。
可看到她眺望的目光,那样磅礴震撼,仿佛叱咤风云的神明,这一刻,他选择了沉默。
也许,他也在等到这样一个时机,扶持以为天下明主,共创太平盛世。
一番收拾以后,徐安然她们继续启程。
与看了一路老百姓的辛苦劳作,脸上挂着疲惫却满足的神情不同。这里的老百姓衣衫褴褛,面色愁苦,辛勤劳作的身影显得格外单薄。
就好似,这苦日子怎么也熬不到头一样。
途中他们在一处凉亭歇息,远远看见一个妇女带着两个孩童在挖野菜。
一个鱼篓中装的那点野菜,却也让其中一个孩子欢喜雀悦,说是够他们吃上三天了。
然而妇人虽然笑着,脸色蜡黄,眼里毫无光彩。
徐安然察觉不对,让傅康拿了两个酥饼上前给孩子,并询问一下家境,是不是特别困难?
那两个孩子看见酥饼就激动得不行,但也不敢上前。
还是傅康轻言细语地哄着,告诉妇人他是肃州的,许久没有回来了,一时间有些感慨。
妇人听他的口音也有些熟悉,便才接过饼子,却只将其中一个分为两半递给两个孩子,另外一个,她用帕子包起来,放在怀里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