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叛逆的发小(1 / 2)
几个上了年纪的听到声响也只是悄悄查看一番,即使看后没有了睡眠,仍然悄无声息地躺到凌晨。
久旱逢甘霖,为什么能霸居人生四大喜之首,再没有谁能比庄稼人更深切地体会到它的内涵了。
一夜的滋润,浇活了赵家庄子。
“老天有眼啊,终于下雨啦。”一大早,欢声笑语就从各个门里冲了出来。
“嘿,说老天有眼还不如说是祖宗显灵啊,明天是清明节,这两天正是上坟的好日子,祖宗们看着大家伙儿愁雨,立马就送雨来了。”
“哈哈,有道理!感谢祖宗,也感谢老天,走,准备上坟,给各位先人送钱送吃的去。”
女人们淘腾出家里最好的吃食,过年时积存下来的一点儿肉,当妈的给孩子留下的一点儿白面,从鸡屁股里抠出来的用来换调料盐巴的鸡蛋等,各样再匀出一点点来,做一块薄饼。然后将家里现有的菜蔬各样再和一些,炒一碗大烩菜。再将先做好的薄饼盖在碗上,摆上青红椒丝,由男人和孩子端着跟家族众人集合,一起浩浩荡荡地去上坟。
先培土,在合适的方位取土加固坟堆,再将剪好的彩纸条挂到坟院里,接着是祭献吃食,象征性地从每个碗里夹一点儿菜丢到坟院,最后烧纸钱。当然,这一系列程序都是大人的任务,小孩子除了参与挂一下彩签外,唯一的目标还是那一碗滋味十足的祭菜。
祭献一结束,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围上去,你一筷子我一把,三下五除二就能消灭光。这一餐是一年里最好的一次口福,每个孩子不光能吃到自家的菜,别人家的也能尝几口,挑选范围大,菜的品种也比较多,不乏大肉片子大块蛋饼,眼疾手快的就等于又过了一个肥年。孩子们能不盼着吗?
而那些盼着过清明节的孩子中,已经不包括张卫星这些大孩子。更不包括郭景生这个已经要当爸的人了。
郭家的坟地离张家的坟地不远,张卫星不耐烦陪着几个侄子侄女打牙祭,特别是只能看不能吃——他这当叔叔的总不能跟小侄抢嘴吧——还不如溜达溜达,若是能逮住一只田鼠还是一嘴肉呢,肥美的田鼠肉放到铁皮板上,点一把火油就滋滋地冒出来了,再撒点盐巴,若是有花椒再扔几颗进去,那滋味,简直能吞掉舌头。
这个季节的田鼠公的都是瘦不拉叽的,母的虽肥却装了一肚子仔儿,肉质也不好,烤田鼠最好的时节是秋季。但聊胜于无嘛,逮着一只算一只。
张卫星懒归懒,在吃的上面可从不吝啬力气,烤田鼠不过是小意思,他还曾逮住过一只野兔子,兔肉极瘦,烤不出油来,但味道跟田鼠比自然是天地之分,若是能逮到野鸡那更好,拿回去熬一锅汤让家人也见见荤腥。只是因为他奶,他很少往家里拿,宁肯就地一烤,啃完了事。
他就爱琢磨着做吃的,可惜家里的厨房,没有他的一席之地,有时候,他还真有些羡慕妹妹,可以名正言顺地做饭做菜。天下没有饿死的厨子,能做,就意味着能吃。一个挨过饿的人,在食物面前没有一丁点儿的抵抗力,他人生的全部,就是吃!吃吃吃! 为了这张嘴,张卫星啥没烤过?麻雀,蚂蚱,豆角,土豆,玉米棒子,连河沟里的蛤蟆都没放过。
话说回来,厨房毕竟是一家子的军事重地,意味着责任与负担,厨子也并不仅仅只为了吃,更多的是统筹,是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地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其被动与主动之间的差别,张卫星却没有留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