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意外连连(2 / 2)
彼时,袁掌柜早已派送粮回来的罗金狗去了桃树园、何老五顺便回粮船面见赵老三,待老少东家和衙门达成协议,再做计较。
赵老三很快传回了话来,说赵家亏本卖粮本就是为了缓解饥荒,既然粮食经过官府转手能避免那些不正当的抵制,更有利于赈灾,那就按最有利的方法处理。考虑到赵家运转银两紧张的缘故,故而全力支持大老爷的决定,只希望县衙谨慎处理各方利益纠纷,尽量避免种种有可能因此产生的冲突即可。
赵老三在顺和算半个当家人,这些话当然代表着赵大少爷本人的意思,官府要插手帮忙分担亏损不是坏事,大少爷的意思如此,那么老太爷会怎么回复,袁掌柜已经能猜出十之八九了。
到黄昏时候,罗金狗带回老太爷的亲笔信,袁掌柜看也不看就直接拿着它去了衙门。
这时候已不是办差的时间了,衙役只能领袁掌柜去祁凌致的官邸了。
说是官邸,这种苦哈哈的小县城也没有像样的官府别院,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祁凌致清与不清、有多少家产谁也说不上来,他作为一名流任知县,俸禄不能跟大员们相比,但収刮银子的手段也差不到哪儿去。
四川接二连三经历不少战乱,经济萧条,祁凌致在任两载,上有府台监督,下有黎民百姓窥视,黎民百姓又多有派系纷争,就算他有再大的贪敛之心,也只能是手长衣袖短。
所以,祁凌致的官邸不过是衙门后院围墙边上三间小川斗、川斗南北两边各配有一间耳房,院子里有两棵不高不矮的香樟树和一笼毛竹而已。
这种院落,衙门大堂后面共有三套,朝廷钦定的七品知县都住着这样的小院,典吏首领官黄福生属于正八品也不能例了外,剩下一套就成了杨铁山和两个小吏的共用住所。巡检司统领周乾干在这个地区有些特殊,主管刑房兵房操兵练刀统领几百号人,所以巡检司内他有独立的住房。
此时的祁凌致去了一身官服,坐在院中和杨铁山喝茶,他那方面大耳的轮廓就显示出来了,说官威,不是没有,说亲和,又似有似无,他就是这个样子,给人的感觉就像庙堂里塑了粉的石像,看着木讷呆板、寡言少语,面上情不丰、感不富,肚子里却有十分城府,非常的让人捉摸不定。
而杨铁山呢,这大热的天,青衣小帽十分正式,白生生的儒生脸上泛着红光,下巴上隐约冒出一团胡须印记,大清朝特有二分头也特别的亮堂,那一对眼珠子颇有一番师爷的高深不测和精明能干。
两个人说话的声音不是很大,一个说一个听,十分投入,以至于袁掌柜都走到跟前了也没能听清他俩说的啥,还是领路来的衙役报了一声袁掌柜的来了,他二人才惊觉。
袁掌柜一到跟前就抱拳道:“二位大人,我家老太爷有回复了。”祁凌致倒没拿大老爷的架子,站起来回礼,杨铁山也忙让座,并使唤祁家的老妈子上茶。
袁掌柜恭恭敬敬递上信函,一边向杨铁山推脱道:“大人毋须多礼,我马上就走的,茶就不必了。”杨铁山非拉他坐下喝茶,袁掌柜抱拳不住告罪道:“大人如有吩咐,小人自当听取,我怎敢跟大人同坐?”
祁凌致只管拆开信来看着,任他二人在那里推来推去,信中道:不才赵某拜上,大人之意某已获悉,大灾当前,民意叵测,大人之意实为替朝廷解忧之上策,当鼓掌颂扬。这一方百姓为灾情所困至今,苦不堪言,然余人之扰,让人不齿,还望大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其与某多些通融,少些纠葛,以免相互冲突,横生枝节,辜负总督及府台大人赈灾之美意,拜托拜托。
读完信,祁凌致一如既往的表情,也不提信里的内容,直接问袁掌柜道:“大少爷一般情况在哪家票号支银子?”袁掌柜道:“一般的小额交易我们都是用现银,银票的话,提督街日升昌分号最好,因为信誉度高、适用面广些、兑换也方便。”祁凌致道:“小锅庄的票行不行?”袁掌柜笑道:“大人,这一批粮食只有区区二百担,值不了多少银子,干嘛要用银票啊?”
杨铁山拉他坐下道:“你这个人就是这样,干嘛非得站着说?你站着,大人也站着,成何体统?”袁掌柜赶紧坐下。他坐下,祁凌致方才坐下道:“赵老爷都这么痛快,衙门接手粮食当然也得拿出诚意来,我打算先支两千两,多的算预支。掌柜的,两千两银子不多也不少,用现银来支付是不是不方便?”
袁掌柜愕然,二百担粮食每担十五斗,按衙门的收购价一千六百文一斗计价,每担刚好两万四千个小钱,二百担只值八百两银子,怎么多出十之五六的预支来?何以如此大方呢?
杨铁山看着他的神情笑道:“你这是什么表情?现在市场的银价暴涨,粮价暴涨,唯独铜钱暴跌,百姓说吃米就等于吃铜钱,这是没说错的。说实话,一斗白米的份量还真没有一千六百小钱的份量重呢!赵大少爷亏着这些,手里的周转不大灵活,大人不过是拿出了十二分的诚意,他为这一方百姓真急了,仅此而已。你看你,惊得下巴都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