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不做炮灰继母(21)(1 / 2)
“常嬷嬷是不是有时候会突然晕倒,而且这样的的情况已经有半年之久了,嬷嬷最近是不是有些力不从心,时常伴随着头疼,看东西有时候有一些模糊?”
皇后突然想到她半年前确实晕倒过一次,也让太医看了,太医只是说劳累所致。
现在看来是刻意隐瞒了自己。
常嬷嬷很是诧异这她都能看出来,当初她第一次晕倒的时候太医都没有看出来,一个月后又晕倒了一次,太医才看出的。
虽然她有些惊讶她能看出,但是她知道不一定能救,不过心里多了一丝丝希望。
常嬷嬷点点头。
众人都非常惊讶,这云神医当真厉害,不过能看出来的不算什么,毕竟不少大夫都能看出,能医治才是真正的厉害。
“我太医也给看过了,确实与云神医说的一般无二,这没有得医治了,不过还能活一年半载,这对于老奴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
常嬷嬷知道瞒不住了,内疚的看着皇后。
也想着不给人家找麻烦,毕竟人各有命,而且眼前的这云神医她是挺喜欢的,给人感觉真诚舒服,那得把自己情况说清楚,人家医治不好也不是她的错,毕竟太医都没有办法。
“常嬷嬷不用担心,你这个可以医治。”
皇后激动道:‘真的可以吗?云神医!’
国公夫人笑道:“云神医说可以必定是可以的。”
“国公夫人怕是太过信任她了吧!我看她是胡编乱造,依我看这怕是要动刀子才能医治好的,现在的医疗水平是做不到的,如果能有足够的医疗条件,我倒是可以医治。”
皇后与常嬷嬷刚才升起的希望瞬间破灭了。
“郡主,不要以为你才是最厉害的,云神医才是当之无愧的神医。”
“就是,云神医的医术,我们刚才都看在眼里,你不要污蔑,不要以为每个人都与你一样爱出风头。”
楚欣其实在皇后过来的时候已经在人群中了,她以前遇到医治不了的是不会医治的,不过她看了一会发现这云霏倒是真的有些本事。
这病按照她所知的,确实需要动手术,她没有胡说,这古代无菌空间做不到,更别说手术设备了,中医她是学过的,虽然不算精通,但是把脉拿药看些疑难杂症绝对没有问题,而且这本书里面的医者太过于落后了,自己因此如鱼得水。
她之所以这么说是想要试探一下云霏是不是真的和她一样。
对于这些反驳她话的女子她都不带正眼看,愚昧无知。
“郡主在这里胡言乱语什么?常嬷嬷这病,只要针灸外加服用一个月的药便能痊愈,什么叫动刀子,为何要动刀子?”
楚欣完全不敢相信的看着云霏,她说什么?她没有听错吧!这针灸便能医治好?
不是她看不起中医,中医那些水平真的与西医没得比。
还能不动刀子便能医治好,她确实是不相信的,不过觉得她就是口出狂言。
“我倒是想看看你是怎么医治的,不要到时候人没有医治好,还害别人一命。”
云霏面色如此,没有回应她。
“皇后可否让太医过来,今日出门没有带银针。”
皇后现在哪里还理会楚欣说的不能医治,反正能医治便是她的恩人。
“银珠,快去太医那里拿银针过来。”
“是。”
这种宴会太医都是会安排在附近的,怕有什么意外,能第一时间赶到。
很快银珠带着太医便来了。
他来的路上问了,银珠只是拿银针,不过他是好奇,因为常嬷嬷他是诊断过的,他知道是什么情况,这银珠说云神医说可以救,那自己真得亲眼见见。
出了一个郡主哪样的女神医,难道现在还要出一个比郡主还要厉害的神医?
当然是想想,郡主是何其出彩。
太医拿出银针给云霏,完全没有打算要走,站着一动不动。
云霏接过银针便直接往常嬷嬷的脑袋下针了。
直达自己手中的银针全部用完为止。
那太医原本想说她这是在胡闹,不过看到她是手法不由得一惊,这针法毫无犹豫,速度极快,说实话他从医几十年做不到她这么熟练。
这可以说明她真是有能力,不过至于是不是她夸大其词还得观察观察。
原本云霏收获的那小迷妹们,惊奇不已,说书先生是有夸大在成分,可是成分真的不大,那手法一时还看不清楚了,还没反映过来,常嬷嬷便被扎成刺猬了。
这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皇后看着也是心惊,不过常嬷嬷没有任何的不适,她心才慢慢放平。
楚欣是不相信的,看云霏这能搞出什么花样来了,这不过是胡乱扎一通,现在和没有出事,出事有她好看的。
“云神医,还要做久。”皇后看着常嬷嬷额头出了很多细汗,面色越发不好,有些担心。
“皇后娘娘放心,一杯茶的功夫便能取下银针了。”
“朕说呢!人都去哪里了,都围在这里做什么?”
大家非常识相的让出了道。
皇帝看着亭中的人一脸不解,怎么回事?
皇后与皇上解释了一番,皇帝这才明白了来龙去脉,好奇的打量着。
“杜太医,你说说现在这样没有问题吗?朕不是说云神医不行啊!只是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皇帝其实就是怕云霏胡乱的来,毕竟这常嬷嬷于皇后而言多重要他是知道的。
要不是国公爷在这里盯着他才无须解释后面的话。
“回皇上,赎臣愚昧,不过云神医的手法是微臣此生仅见,因此可以医治好。”
其实他也不知道啊!不过这云神医自始至终没有任何慌乱,他完全是根据云神医的表情判断的。
以前他是质疑过郡主的,那不是被啪啪打脸了,他这张老脸不能在被打了,他还想安享晚年呢!
学无止境,当真是学无止境。
人到往年了,还得给年轻人上了一课又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