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矿区卖货(1 / 2)
拿到钱的杨墨又在供销社买了一卷窗户纸,就是麻纸的一种,又粗又厚,很有韧性。
出了公社,给自己脸上又缠了两道头巾,转身奔着矿区去了。
公社再往西是辉边县国营煤矿的第九矿区,而公社往西不到1公里就是矿区家属区。
那里都是有钱人,必须得过去转一圈。
其实七五年的东北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因为“东北王”张大帅打下的基础,在建国后东北就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后备基地。
东北在建国初期贡献了国内工业史上数以千计的“第一”,石油、木材、粮食、煤炭、钢铁等更是倾尽所有;
“一五”期间,仅辽省一地就生产了全国17%的原煤、27%的发电、60%的钢,为建立完善的国民经济工业体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而七十年代,东北工业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可以说这个时候的东北就是全国最发达的地方,也是工人阶级同志最多的地方。东北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领头羊。
而国企的工人就更幸福了,除了在工厂上班,其他什么都可以不用管,吃饭在工厂食堂,生病去工厂下辖的医院,结婚工厂给分配房子,生孩子工厂有托儿所,孩子毕业还到厂子里来上班,只要进了工厂,这一生厂子都安排好了。
所以这个时候的工人是最让人羡慕的,也是条件最好的。
当然这说的是地球,不过在这平行世界其格局和脉络也是差不多的。
杨墨踩着雪板,不到十分钟,便赶到了矿区家属区。
第九矿区是大生产促生的小矿,矿区领导和工人一共才120人,家属区也不大,很多设施是和大川公社合建的,像是矿区卫生院和中学。
杨墨赶到矿区家属区时,正好是中午,值得一提的是,矿区不像农民,人家是吃三顿饭的。
所以,当背着背筐的杨墨站在家属区胡同口时,正好赶上家属区的人回来。
“大兄弟,你这是换啥的。”一个四十岁往上,穿着极为板正的女同志过来问道。
因为私下买卖还是禁止的,所以大家都是拿东西换钱,渐渐的就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话,“换啥!”。
杨墨个子高,穿的厚实,脸上皮帽子,大头巾密不透风,人家把她当男的了,当然这也正是她想要的。
杨墨小声的说:“大姐,我这有大米和白面,您这需要吗?”
这人一愣,接着眼睛就亮了,也小声的说:“是闺女啊,你真有白米和白面?”
大姐还在怀疑,不过也挺客气,主要是听杨墨的声音就知道她年纪不大,叫自己大姐,心底是有点高兴的。
杨墨:“真的,白面有十斤,白米五斤,都是顶好的品质。”
说着就放下背筐,掀开盖子让大姐看。
都在包袱里包着,杨墨用手指腾出一个包袱的空隙,里面是带着微许焦黄色的面粉。
大姐看到是面粉,还诧异的说了声,这么好的面。
其实不怪大姐惊讶,这个年代的面粉都是都是90粉,甚至更比例更高,面粉颜色会发暗或黑,因为面里含有麸皮成分多。
这主要是因为粮食紧张,这个时代的亩产量忒低,小麦的耕亩单产才300多斤,还不如系统的一分地,所以中央下令,面粉厂生产时就进行把控,除了特供,大家都吃这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