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数学题(2 / 2)
陶宁回想了下:“四岁开蒙,至今已14年有余。”
李玉算算自己,六年小学,三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大学,统共16年,比陶宁还要多两年。这样算下来自己还是陶宁的学姐。
读书人大都会考功名,李玉不知道陶宁的:“陶哥你现在有什么功名?”看陶宁之前对书爱不释手的样子,应该很爱念书,高低应该有个功名。
提起功名,陶宁心里也是很骄傲的,本要开口,却突然想起现在自己已经不是江子墨,脸上不免带上沮丧:“还未曾有过。”
看到李玉想穿越回一分钟前,捂紧自己的嘴,瞎问什么,这就和高考后问人家没考上大学的,你考上啥大学了,一样令人尴尬。
李玉做出挽救:“没考上也没什么,人生道路千万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看我和我爹现在不也过得好好的。再说考上了,也不代表他有多了不起,最后能考上进士的也没几个,你还年轻,不都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厚积薄发。”
李玉尽力了。
李玉的关心虽然没有安慰到真正的点上,但陶宁心里也好受了许多:“我会努力考上功名的。”
这样回答李玉也不知道算安慰到没有,而且真的不一定一定需要考上功名,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才能,不适合就是不适合。
就像自己,纯纯的理科生,大学学的是计算机 。彻底的和文学绝缘,放古代,就算自己是个男生,能考上功名估计也够呛。
但这时也不能打击陶宁的自信心,李玉只好说:“我相信你一定可以。”
李玉也不清楚科举到底要实现什么:“你是不是只用学像四书五经这种全是文字理解的,要学算数之类的吗?”
陶宁很有发言权:“《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五曹算经》、《孙子算经》都有涉猎。”
十本书李玉就知道两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知道的不多,可李玉相信自己做过的数学题比陶宁说的这十本书还要多。这方面李玉还是很有自信。
既然学了数学,李玉就想考考陶宁,看看他的数学能力:“那我考你一道题?”
陶宁眼眸半闭,很乐意接受李玉的提问:“还请李玉妹妹赐教。”
李玉也不问陶宁多难的题:“赐教用不上,就一个小问题,鸡、兔共居一笼,已知鸡头和兔头共35个,鸡脚和兔脚共94只。鸡、兔各有多少只?”这个问题恐怕全国的孩子都做过。
陶宁闭目,右手食指在腿上轻轻敲击。不一会儿睁开眼:“兔12,鸡23。没想到李玉妹妹也读过《孙子算经》。”
算的还挺快,但《孙子算经》李玉怎么可能读过,自己是从正宗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书上面学的。
干脆把这个推到周子俊身上:“你算的还真准,我也是听周子俊说过,然后我就记下来了。”
反正陶宁又不认识周子俊,也没办法求证。
又是周子俊,数学精通的人本就少 ,精通《孙子算经》的更是寥寥无几。
没想到小小的青山镇还有人如此博学之人,真想见见,到底是怎样的人,好交流讨教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