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第一次出国(1 / 2)
时夏也是百感交集。
这可惜吗?在瑕疵品都是宝贝的年代,一口气砸掉几十台抢手货,自然是十分可惜的。
这值得吗?自然也是值得的。
不仅全方位唤醒全厂职工的质量意识,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了极佳的营销素材。
营销的关键,就在于讲好企业故事和产品故事,既然海尔兄弟一个砸冰箱的故事能被人们津津乐道几十年,相信外国消费者也不会不吃这一套。
日国当年在营销产品质量和工匠精神上算是费了大力气,不少消费者都迷信日国制造的神话。
2000年三峡工程日国钢企造假案发生时,甚至还有国人为日本钢企辩驳,口口声声“日国企业怎么可能造假,绝对是咱们检测实验室有问题”,足以见这种观念是多么深入人心。
趁现在营销赛道还未完全开启,时夏打算也好好玩玩这一套。
宣传片拍完了,东西砸完了,事情还没结束。
产品宣传海报的设计、宣传册的印刷、活动礼品的生产,每一个环节,时夏都精益求精。
放在几十年后,这可能是楼下打印店、义务小商品超市、淘宝购物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时候都要时夏一个个去批条子,然后再到印刷厂、纺织厂协调。
又是制片厂又是印刷厂,弄得轻工厅的几位领导最近是见到时夏就害怕,生怕这姑娘又想起点啥花样。
当然,口碑是能营销出来的,但质量却不行。
虽说日国每年外务省营销费没少花,但实事求是来讲,从五十年代从美国引进全面质量管理后,日国产品质量的确得到了极大提高。
于是,时夏做的第四件事情,就是全面提高电机厂的产品质量。
为此,时夏组织电机厂和南江大学管理学院进行产学研合作,请来质量管理专家、协助电机厂完成质量管理制度的构建。
对南江电机厂来说,1977年注定是一个关键性节点。
七月份,南江电机厂参展组登上了飞往英国的航班。
除电机厂15人外,组内还有一位来自外贸部的关处长,主管参展队伍的纪律问题,以及一位姓何的翻译,帮助参展组在国外交流。
显然,关处长和何翻译两人都有过出国经验。
于是,只有电机厂的人是“土老帽”,一群没有坐过飞机的人表现得格外兴奋。
时夏的位置是和关处长、何翻译在一起的,三人并排,时夏在中间。
何翻译三十出头,大概是由于工作性质能经常出国的原因,整个人在打扮上就带着几分洋气。
关处长年纪不大,大概四十出头的年纪,为人很是和善,善解人意地表示可以和时夏换靠窗的位子,方便她看到外面的风景。
在后世满世界飞来飞去的时夏没能推辞关处长的好意,满怀感激地坐在了窗户旁边。
时夏礼貌性和关处长搭话:“关处长,您之前有飞过英国吗?”
关处长笑呵呵道:“那倒没有,之前只去过法兰克福、日国和西德,这也是我第一次去英国。”
旁边的何翻译接话,兴致勃勃说:“我之前倒是还去过一次英国,实在是太繁华了。”
时夏点头:“到时候参展空闲之余我们也可以出去逛一下。”
关处长有些好奇问:“小时同志,我看你们厂里的参展的产品目录里的东西好像不多呀?”
“是的关处长,除了大型成套采矿设备,我们只带了一些电风扇、洗衣机面向普通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