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盗圣逃出生天,华筝与忽必烈执政的深层次原因(2 / 2)
蒙古贵族绝不可能瞧得上软弱的华筝,如今忽必烈一呼百应,只要拿下雁门关,以后整个蒙古都是他说了算。
就在这节骨眼上,盗圣力挺阿里不哥,就凭这,阿里不哥坦言姑姑的利益依然会尊重,与盗圣达成了同盟关系。
史料——蒙古人认为忽必烈是叛徒。
因为在蒙古人心中,忽必烈确实是一个妥妥的叛徒。他虽然创立了大元朝,但那是踩在蒙古帝国的尸体上建成的。
自忽必烈之后,蒙古帝国就已经名存实亡了。而蒙古人也就失去了最辉煌的时代。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牵涉到忽必烈汗位的正统性。
按照蒙古人的惯例,新的大汗要在秃里台大会上选举产生。
当蒙哥汗死了之后,当时呼声最高的其实是阿里不哥当选新的大汗。而且阿里不哥得到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支持。
忽必烈得到了旭烈兀的支持,以及他经营多年的中原地区汉臣的支持。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战争便无可避免了。
最终,忽必烈依靠中原丰富的财力、人力、物力打败了阿里不哥,成为了新的大汗。
但是,从道理上来说,忽必烈的汗位是抢来的,不是选举来的。所以,当时的中亚三大汗国都不承认忽必烈的大汗职位。
蒙古帝国出现裂痕。
忽必烈大力推行去蒙古化,推广汉化运动。于是,其他地区的蒙古人有样学样,渐渐丢失了自己本民族的特色。有的伊斯兰化,有的基督化,导致蒙古因为文化而四分五裂。
所以,忽必烈被看作是蒙古人的叛徒。
盗圣当然知道史料,所以说阿里不哥的威望非常高,力挺阿里不哥也是盗圣想分裂蒙古贵族势力。
华筝当然是最理想的大汗,有她在,蒙古贵族迅速衰弱,官僚迅速腐败,军队迅速失去战斗力,整个蒙古因为儒生推广《周礼》而变奴隶制,每个儒生必赞周公,尧舜,那就是奴隶制。
注:孔孟一辈子都在推广奴隶制(周礼)。战国时代没有诸侯认可这种垃圾制度,也只有汉武帝才会愿意采纳,他认为奴隶制好,刘家可以万万年。
严格说一点,汉朝早在新朝亡国了,东汉与西汉一点关系都没有。周礼这一套根本行不通,奴隶制做大之后一定会冲击皇权,王莽不就是选举出来的奴隶主皇上吗?只不过没成功而已。
华筝搞儒家周礼这一套,够复古了,恨不得回到尧舜时代,蒙古人不干了,因为有人想用这套让贵族受到牵制,已经得罪了奴隶主,也得罪了有功勋的底层蒙古军官。
盗圣反正看热闹不嫌事大,支持阿里不哥,华筝当不了大汗,早晚被废,因为现在既得利益者是儒生和道士,佛教徒,蒙古贵族一得了好处,所以儒学容易被统治者推崇就是如此,他们把奴隶制美化到了极致。
三教这些人吃蒙古底层军官利益,那注定不得好死,所以华筝被儒生忽悠了,社会权力被不劳而获的儒生骗取,蒙古人还要给和尚道士磕头,这尼玛蒙古人早就想弄死这些人了。
如今能翻盘的人只有忽必烈,所以蒙古王爷对华筝阳奉阴违,巴不得她失败,所以蒙古人屠杀佛门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