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工匠(2 / 2)
在他强大的力量下,年轻人很不情愿的对着朱棣行了一礼。
“燕王殿下……晚辈拜见!”
她的声音很轻,似乎很不情愿。
“王爷,曲儿年幼,还请王爷高抬贵手!”常守道连忙跪地求饶。
青年闻言,欲言又止,最终还是低下了头,不再说话。
“这小子,还真是娇生惯养……”
朱棣心中叹了口气,这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常将军、王衢快快请起!”
朱棣虽然不是很热心,但也算是比较和气了。
常守道和他的师兄师姐,都是恭敬的站起来。
“诸良,将王衢带走!”
朱棣的声音响起。
诸良连忙应了一声,拖着王衢离开。
常守道望着王衢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忧色。
“常将军大可放心,王衢现在已经安然无恙的呆在燕王府中!”
朱棣这么一说,常守道才稍稍放下心来。
“抱歉,王爷!”常守道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
“常将军,你这几年也是辛苦了。”
朱棣盯着常守道良久,终于开口了。
“还好!”常守道低头不语,只是淡淡应了一声。
“我听诸良说,你是想投靠我?还愿助本王一臂之力,吞并整个高丽?”
朱棣开门见山道。
“遵命!犯下大错的人,只有一个要求,这一点,我想殿下也应该清楚!”
常守道这才放下心来。
“好吧,我说过的话,自然是不会食言的,只是,常将军,你可要想好了。”
是时候告诉我你的打算了!”
朱棣沉着脸,他要弄清楚常守道到底是哪里来的底气,竟然敢大言不惭的说要将整个高丽都收服。
所以,当常守道说出这番话后,朱棣才意识到,自己这个办法,很有可能成功。
常守道在大明当官这么多年,也从未和高丽断绝过关系。
当年高丽王将这个小儿子托付给他时,他的亲信可不止常守道一人,足足有十六人。
这些人都是文武双全之辈,但是地位都很低,其中以常守道的地位最高。
之所以将儿子托付给他们,那是因为当时高丽的事情。
洪武初期,在连番征战之后,高丽军力逐步集中于一位名叫李成桂的人物手中。
当上一任高丽王想要夺回兵权,但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才会给王氏留下一条退路。
此时,长子王禹早已被李成桂以培养王太子之名,死死压在身下。
而最小的儿子,只有三岁。
高丽王对外宣称自己最小的儿子得了怪病死了,暗地里却把儿子交给了常守道等十六人照顾。
常守道将王衢送到了明国,剩下的十五个人留在了这里。
朝中,静观其变。
这件事情,一直都是保密的很好,没有人发现。
最后,高丽王忽然暴毙,王之子王禹登基,从一名医女口中,知道他的亲哥哥并未死,而是被派往了明国。
王禹赶紧将此事禀报给李成桂,李成桂在震惊中严刑逼供,从宫中的宫女和太监口中得知了事情的大致经过。
幸好,知道这十六个人具体是什么人的人并不多,最后李成桂只能确定是常守道带着王衢离开。
所以,他才会去刺杀王衢。
而常守道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他在高丽的时候,遇到了十六个人。
那个人多年来一直是李成桂的亲信军师,在他的怂恿下,李成桂早就想好了进攻大明的计策。
李成桂原本打算,倾尽国力,集结二十万大军,一举拿下大明除山海关之外的所有领土,并将其并入高丽境内。
常守道的计策并不难,只要李成桂带兵进入辽东,剩下的十五个人就可以造反了。
把王禹关起来,再切断李成桂军队的粮草,把李成桂堵在辽东,直到他死去。
到了这个时候,李成桂没有了粮草,根本无法与大明抗衡,必然会崩溃,到时候常守道等人就可以收拾烂摊子了
“就算你的计划得逞,高丽的皇帝,也只会换人,和我有什么关系?”
朱棣听到常守道的话,神色不变,只是淡淡的问了一句。
“届时,王衢虽然是高丽之主,但是真正的实权,却是掌握在燕王手中!”
常守道的话,无疑是在向朱棣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王衢是自愿成为傀儡的。
至于朱棣能不能完全吞并高丽,还得靠朱棣自己。
朱棣沉吟片刻,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可若是如此,自己便要将辽东的事情提前了。
常守道在秘密商议之后,便从北平前往辽东,不过临走之前,他把王衢留在北平。
而王衢则是在诸良的安排之下,临时被分配到了军中,准备在朱棣的“书院”建成后,在“书院”中学习。
只是两天的时间,傅友德就返回了京城,将阿鲁温沙调到了大宁都司,成为了奴儿干都司的统领。
阿鲁温沙到达北平之前,已经把他的顶头上司何福交给他。
阿鲁温沙在这里逗留了一天,便带着三百名护卫来到了这里。
明王达二人结伴而行。
根据朱棣的吩咐,阿鲁温沙此往奴儿干都司的任务,就是将顺明王的军队和子民全部收编,然后解散兀良哈三卫,组建新的卫所。
而且,除了顺明王这支部队,在奴儿干都司,也有三千多名羽林卫的原班人马在等待着自己。
而那些反抗者,也都会被他收服,变成阿鲁温沙的一张底牌。
经过这一系列的动作,阿鲁温沙的手下已经有了四座营房,军队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二十万,步兵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三千。
所以,阿鲁温沙现在要做的,就是全力对付北兀太尉纳哈出,也就是他在辽东的目的。
当然,朱棣也给了他一个任务,那就是帮助常守道完成“开国大业”。
一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朱棣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西山之上,有两座建筑已经完工,一座是工匠营,一座是书院,一座是书院。
之前,郭资帮助寻找到的上百个“孤儿”,都被送到了“书院”之中,甚至,郭资还特意地请来了两位北平当地的“老师”,为他们进行“教育”。
这天,朱棣来了,身边跟着王衢、朱柏、朱雄英。
按照朱棣的吩咐,这三个人,以后都要留在书院中。
朱雄英此时已经能下得了轮椅,他一只手拄着拐杖,一只手提着一只手,一只手提着一只手,一只手搭在朱柏身上,一只手搭在朱棣身上,另一只手则饶有兴趣的看着面前的书院。
至于那王权,显然和众人格格不入,孤零零的站在最后面,在他的身边,还跟着两名身强力壮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