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大商的政令改革(2 / 2)
辛环见情况不妙,挥动翅膀就要起飞,却不料被电子卫士发射的能量波弄得全身麻痹。
两个小时后,辛环回到教室,有气无力道,“回禀师尊,弟子刷了五千多套饭盒,您可以闻闻,现在我翅膀身上都是洗洁精的气味了。”
哪里需要闻啊,隔着三米远,闻仲都能闻到他身上有一股没有闻过的气味。
他点点头,暗道,原来这是洗洁精的气味。
殷郊见闻仲对校园生活也不是很抵触,和对方打了个招呼就回到了朝歌。
既然当上了皇帝,那首先要做的就是发布政令了。
第一件事,他要在全朝歌铺设广播站。
然后以广播的方式通知到一百多万百姓,让每个朝歌人都知道,黄花山有一座学校,想读书的可以通过线上报名的方式申请入学;除了黄花山,冀州以及陈塘关的学校只要有兴趣,每个人都可以自主选择心仪的学校申请入学。
由于大量的冀州工业商品进入朝歌,并且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在朝歌各个村基本都有小型发电站存在,只要建设了广播站就能投入使用。
虽然广播站对于冀州现在掌握的工业体系来说,早就是过时的产品,但是对朝歌民众来说,广播站可以让他们以比较缓和的方式,接受现代工业化道路。
而且,这些广播站可以像冀州一样,在民众普及手机和网络之后,就把广播站升级成物流邮寄中心点。
殷郊已经提前通知冀州那边的施工队乘坐高铁赶到了朝歌,并且各自划分了施工区域。
这条命令下达之后,仅用了一天,广播站就在朝歌全境建设成功。
第二件事,农业推广。
民以食为天,这不管是在哪个朝代,哪个年代,哪个世界,都是不变的主旋律。
朝歌大部分的普通百姓都是吃不饱的,还保留着一天吃两顿的传统。
虽然随着冀州商品的涌入,番薯和土豆也流入了朝歌,也有一些人种植了这两种作物,但知道的人很少,种植的人都把这个当做商机,赚钱秘方,藏着掖着。
当然,既然要农业推广,单纯的作物肯定不能够。
毕竟现在的殷郊又不差积分,冀州的工业体系也已经非常成熟,甚至还造成了产能过剩,顶多是原材料方面,还是不能自给自足,很多都还要殷郊用积分兑换。
不过,随着勘测专业毕业人数的增加,对掌控地域的勘测进城逐渐加深,扩大,原材料方面也不是很大的问题。
说回农业推广,殷郊其实是打算在陈塘关和朝歌两地同时进行的(冀州作为工业化中心,产业已经定型,农业方面暂时可以不考虑)。
大到耕耙机、播种机、收割机……小到锄头、镰刀、电动农药喷洒机……等多种农用器具将由官府统一、免费发放至每个村,可以缓解冀州产能过剩的问题。
农业推广,乃是民生之本,需要时间累积才能看见成效,为此,殷郊专门制定了第一个三年计划,而且成立了农业部,将来,农业部将主持制定第二个、第三个……农业计划。
第三件事,就是官府机构改革了,对此,有冀州的成功案例,只要照搬就行了;而且,既然他已经是皇帝,统治陈塘关也变成了合法合理的事情。
此前的陈塘关,机构虽然也有改革,但没有完全改革,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彻底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条政令改革,所涉及的区域其实仅限于冀州、朝歌以及陈塘关三地。
因为分封制的弊端,只有这三个地方是殷郊实际掌控的区域。
对于其他诸侯,他这个皇帝虽然有豁免权,实际上的管辖权和治理权却无限接近于零。
我的臣子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这句话就可以完全说明分封制的弊端。
因此,殷郊所推行的政令,能够有效传递并且实行下去的,就只有这三个地方。
至于其他的诸侯国,当然也能知道朝歌所推行的政令,在法理上,他们是要和朝歌步伐一致进行改革的,但法理同样限制了皇权不能过度干涉诸侯国自治。
所以嘛,就呵呵了。
殷郊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别的诸侯国上面。
当然人,除了这三件事之外,还有一件事,他把发展冀州特色科学社会主义改成了发展大商特色科学社会主义,升格了一下。
在朝歌也就是简单的提了一嘴,毕竟发展特色科学社会主义之前,首先得让社会整体,包括民众以及基建都科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