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回归(2 / 2)
连盛装的器物都是这么神奇,那里面装的肯定不会是等闲之物了。
金国人认可了雪盐和白糖的珍贵和价值,可出乎谢永安意料之外的是,他们有点过于高估这个东西的金贵了。
因为,他们要把这个东西带到中都去,连带着,也要把呈献它们的谢家兄弟也带去中都。
这一下,就把谢家兄弟吓了个够呛。
他们只想卖点东西发点大财而已,跟金国的大商人做点生意还可以,跑到金国腹地再想回来,没点能耐还真不行。
金宋两国交战日久,就算和平了这些年,也没有多少来往。
这也是榷场能被几大家把持的原因。
除了官家扶持,剩下的就是没多少人真的愿意跑这条线路。
或者说,有勇气跑这条线路的,大多没有什么好结果。
可谢家兄弟是站在别人的地盘上,费尽周折联络上的金国商人也不是纯粹的商队,身后有着军队甚至贵族的身影。抓到这样的商机,自然是偷摸着控制了兄弟俩,将他们从榷场带到了淮河北岸。
在这里,过了淮河,就是妥妥的金国地界,只能乖乖的听话行事。
不然,偷跑回去,也可能被安上一个探子的头衔,不死也会被扒层皮下来。
那些还算相熟的长辈熟人,可不会花费那么大力气救两个被边缘化的家族庶支子弟。
没那么大交情和利益。
于是,谢永安带着被缴了枪棒的弟弟,老老实实的跟着商队北上,顺着商路经过蒙城、亳州、宋城,汇合几路的大商队,一直到了开封府才安顿下来。
带他们来的商队看起来也没有再往北的门路,只能把这天大的商机敬献给了开封府的大人物。
其中,就有蒲速烈石林的家族。
蒲速烈家族受封于广平郡,战功立家,早年间族中长辈跟着军队征战天下,几次大战都立下汗马功劳。自灭了宋国北面,战事逐渐收敛,一大群有功之臣受封之后,有的沉醉于扩大牧场和蓄奴养马的传统家业,有的混在新占的城池以捉弄百姓为乐,也有的眼光独特,看中了往南的商路和与宋国的榷场生意。
蒲速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然,榷场明面上的大生意都有贵族甚至皇族背景,没点深厚背景的家族只能帮衬着挣点边边角角。再有汤汤水水的,也有不少人争来抢去。
任谁都知道南边来的东西都是值钱的玩意。
不然,当初金国之初,怎么会花那么大力气打下来这片土地。
占了当初宋国一半的土地,却不代表着也能捞到一半的财富,几乎所有值钱的家当都跟随着赵家二爷去了淮河南岸。
留下的土地和人口,勉强经营下来,根本抵不上原来宋国的富裕气象。
这也是金国最终还是把经营的重心放在北地的原因。
几十年平静休养生息下来,恢复了些生气,还是赶不上南边宋国的欣欣向荣。
金人也知道经营生意这些,宋国还是强上不少的,这才趁着赵家皇帝的不安分,加强了互贸的大小。
对岁供没变化多少,榷场规模增加不少。
蒲速烈家族的聪明之处在于,不去争抢那些明面上的榷场交易大项,而是在北上的必经之路,唯一的大城开封,布局了不少生意。
再多的生意,终归都要从这条路过,真的经营好了,就算赶不上榷场的大额贸易,也能分上不少利益,还不显眼,平平静静的就把巨额财富拿到了手。
于是,谢家兄弟在开封,落到了蒲速烈家族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