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解读古人如同解读自己(2 / 2)
有时候我们心里有一件事情就总是过不去。翻来覆去就会去想他,是因为我们心太小了,我们要多去和辽阔空寂的自然景象接触,去感受自己的渺小,那我们的心就会慢慢变大,事就会变小了。
王维一生出使过三次,第一次是问边河西,上一季我们已经提到过了。
第二次出使是在他40岁的时候出使知南选。
南选是唐政府派官员到江淮以南的地区选补官员,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说明王维他工作能力不错,而且也受信任。
这次出使,他途中遇到了一个人,对他影响很深,就是在途经南洋的时候,他遇到了神会禅师。
神会禅师是六祖慧能晚年的弟子,也是南宗重要的传承人。
王维受其母亲的影响,一生虔诚修行,但前半生他是受北宗的影响比较多一些的。
《神会语录》记载,王维询问禅师“修道解脱”之事,禅师回答说,众生本自心净,若更欲起心有修,即为忘心,不可得解脱”。王维表示闻所未闻,好像很神奇的样子,而且他理解了其中的要意。
禅宗北派是主张渐悟的,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禅宗南派是主张顿悟的由慧来摄定。
王维能够心领神会,这是缘分,出世又入世,出家亦在家,瞬间为永恒,有限即无限。
王维有两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好像那种宠不惊,辱不怨,一切皆有安排,我们平静等待就好的感觉。但其实这首诗的前两句叫“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这是王维独特的享受观。
只有懂得和自己相处的人,才能够真正的了解自己,内观自己。其实有一些美好和快乐真的没有办法分享的,因为语言很无力,你怎么分享快乐?你告诉别人我好快乐吗?
王维出使知南选,回来以后选择短暂在南山隐居就是辋川山庄,他过了一段极其恬静的日子,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清虚宁静。
所以这段时期也变成了王维创作的巅峰时期、高产时期。
这个时期,王维的诗。虽然语句很短很精炼,但是又好像涵盖了无边际的事件,所以是辋川完善了王维。
在王维50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崔氏去世了,崔氏也是住在辋川山庄的。
王维是一个特别孝顺的孩子,所以在史书中记载,王维在为母亲守制期间,痛不欲生,甚至瘦得不像样子了,终日诵经、祈祷,参禅、打坐。
但是很奇怪的是,王维没有写任何一首关于思念母亲,想念母亲的诗,但是在这期间有一首诗虽然没有直接的表达,但是这首诗的确很悲伤,叫《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惟有学无生”。
母亲的去世引发了王维对生老病死更加深刻的思考。惟有学无生,什么是无生呢?万物都有生有灭,无生即是永恒。
丁忧期满后,王维不得不回归朝廷,但是渐进老境,并且终日参禅打坐的王维已经没有办法和田园生活分离,他也对官场没什么兴趣了,所以官运很顺利,但却没有什么建树,他就像混日子似的,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可能王维也想不到,马上到了退休的年龄了,他又要遭遇一场变故,而这场变故呢?很多人认为是王维一生都擦不去的污点。有谁知道这个所谓的污点是什么吗?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55岁的王维在长安被安禄山的将领张儒通俘虏了。
因为他已经是正五品的官员,再加上“禄山素怜之”,所以王维没能逃脱,期间他也以自残来抵抗,但很遗憾,他还是被软禁在洛阳的菩提寺中。
王维一下子就好像变成了一个无力抵抗而又备受欺辱的弱女子一样,就像他30多年前写的那首诗《息夫人》。没想到自己如今却变成了息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