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笑谈古今事(1 / 2)
陈静仪像个厨娘一样,忙得额头微微出细汗,翻着白眼看潘南榭。
潘南榭拉着艾巧儿笑呵呵地狠狠夸赞了陈静仪一番。
一桌子饭菜,虽然有毕池柳和青兰的帮忙,也挺累的。要知道,陈静仪可不是正宗老妈子,她也是出了名的千金大小姐。金枝玉叶!
五人围坐在餐桌上,边吃边聊着。
青兰一直低着头想着什么。
艾巧儿问道:“小兰,想什么呢?”
青兰抬头说道:“刚刚咱们再聊李白落难,八方避嫌。可是,据我所知,李白很有钱的时候,也没见他接济过杜甫啊,杜甫那么崇拜他,跟随他,可是杜甫一生却是很穷很穷,他的诗篇都是沉郁的,忧伤的。李白也不是什么好朋友,杜甫是真男人!”
众人听愣了,不知道该怎么说。
潘南榭想了想,说道:“李白对杜甫确实帮助不大,他得意的时候到处有粉丝送金送银,连皇帝都给他金银财宝,杜甫什么也没分享到,但是两人关键不在一起阿。我给你简单解读一首杜甫的诗吧。“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通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再添加两个杜甫的人生细节,你们就知道了。第一,杜甫这一生几乎都是依附别人而生存,他的生存技能不强,从出生到30岁靠父母,可以说是家世显赫,父亲是京兆杜氏,母亲是清河崔氏,都是大家族,所以他一生下来就可以不纳税,不服役,30岁左右父亲死了,杜甫过上了经济、精神双重窘迫的生活,因为他完整地赶上了安史之乱的起因经过结果,从李林甫当上宰相开始,盛唐的衰败之音就敲响了。自从他当上宰相,任你是多好的人才,都不可能通过正规渠道当上官,只能走后门。走后门就得干谒,就是去拜访那些权贵。表面上说,您看看我这诗写得怎么样,给指点指点,实际上是说,您看我这事写得那么好,不得找个机会推荐我一下吗?当时杜甫写了很多赞美那些权贵的诗,可是从他24岁第一次参加科举落榜,直到44岁才混上了一个河西县尉。县尉是个九品芝麻官,得迎来送往,溜须拍马。杜甫跟陶渊明似的,老子干不了点头哈腰这事,所以他拒绝了这个职位,又改成了右卫率府兵曹。这是个八品下的闲职,说白了就是看门看仓库,等级很低,好在还可以留在京城。20年了,终于有了个一官半职,他就想把老婆孩子接回身边,之前老婆孩子都寄居在奉先的亲戚那儿,结果怎么着?等杜甫赶到奉先县,小儿子已经饿死了。这就是杜甫人生细节的第二点。他怀着一颗慈悲心记录老百姓的水深火热,这一点功在千秋。可是当时来讲,他连老婆孩子都照顾不了。直到48岁,他才在很多人的资助下盖了浣花溪旁的杜甫草堂。当时没有现在的景点这么好看,就是简陋的茅草屋子,春天时盖的,到八月份一天的疾风骤雨就给刮散了。于是他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可以分为四节,层层递进。第一节,从开始到下者飘转沉塘坳,号茅郊梢坳,句句押韵。这五句是一个完整的情节。八月秋高说明了时间,风怒号一个怒。把秋风拟人化了,他在疯狂咆哮,仿佛故意为难杜甫似的,把房顶的茅草都给卷走了。这茅草被卷走之后,不是就落在旁边了,洒向各处,有散落到对岸的,有挂在树上的,有沉到水塘里的。第二节,从南村群童到自叹息,茅草撒的到处都是,掉水里的用不了了,剩下的是不是还能?敛吧敛吧,接着用,应该能,可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当面就抢了。但是注意,杜甫不是真的声讨那些孩子,因为他也说过,不为困穷宁有此,如果日子过得好,谁会抢茅草?所以他是既着急又无奈,也没有说真的追究那些孩子的责任,就是喊几声,喊不住就算了。归来倚杖自叹息这个字很沉痛,说明的是他这个惨状没有人同情,他只能自个儿消化。可这是说人们不善良吗?也不是,因为当时人们都很惨,没有闲心同情他。第三节,从俄顷到何由彻,屋漏偏逢连夜雨,房顶刚刮没,哗啦啦下雨了。八月的成都湿冷湿冷地往骨子里钻,围着被子能暖和点吧?这床被子盖了很多年,又冷又硬,铁板一样,还被孩子给踢破了。屋子里一处干的地方都没有,雨还在哗啦啦往里漏。我自从经历了安史之乱,就睡不安稳,这漫漫长夜,屋子里湿乎乎冷涔涔,我可怎么挨到天亮啊?最后一节,喊出了杜甫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到这儿豁然开朗,前面那些话并不是杜甫卖惨,而是积累情绪,为最后这段做铺垫。我的惨不重要,如果天下百姓都能有容身之所,我死不足惜。虽然我前面说了,杜甫的生存技能不强,可他的精神无比崇高,在大家都没有闲心关心别人的时候,他依然胸怀天下。或许他做官一般,生活也一般,可是他为老百姓留下了不朽的文字,正史不会记录百姓的苦难。杜甫的诗笔会,可是很惭愧,即便过了1200多年,我们有了广厦千万间,却依然无法让他看到天下寒士俱欢颜?”
潘南榭一口气说完,喝了一口酒,点起一根香烟,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