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风起鄱阳(1 / 2)
内河水战的接舷不同于海战,往往十分迅速,一艘平底战船撞在另一艘侧舷上,一阵令人牙酸的吱呀声后,两军战士便开始短兵相接。
“掌雷!”
各哨队官口哨与呼喊声此起彼伏,清军这边士卒只见许多呲呲作响的黑点飞置,手雷对于明清时期的军队倒并非什么稀奇事物,只是由于技术和生产不过关的原因,用的比较少而已。
所以清军将佐第一时间就意识到了这玩意是啥,连忙让挤在甲板上,准备冲击的手下部队分散开来。
“砰砰砰”
清脆的十几声爆炸后,并未对清军造成太大杀伤,最多不过二三十人因为四处飞驰的弹片击伤,但清兵为了躲闪爆炸,原本甲板上密集的队伍却是松散了开来。
这其实才是明军的目的。
事实上,一直到近代,炮兵最重大的使命都不是杀伤敌人,而是迫使敌人分散,无法集中兵力。尤其是现在这种近战时依旧要靠短兵接战分胜负的时代,两军接触时,排列密集的一方对松散的一方有相当优势,明军的掌雷事实上就是承担了这样一种“炮兵”的功能。
“全军突击!”
船只互相碰撞在一起,木屑残片到处都是,随着湖面波涛起伏,已经在各自甲板上聚作一团的明军将士刀牌在前,长矛、刺刀在后,一窝蜂冲杀过去。
将士们范阳帽上的红缨随着湖面风起飘扬,冷兵器和甲胄、骨骼摩擦碰撞的声音相当刺耳,不时有尸体掉落水中,扑通一声,在湖面上晕染出朵朵血红。
塔天宝手持双刀,在左右亲卫护持下跳入对方船中,与他坐船相接舷的,是一艘清军大船,看样子属于内河福船,大约有一千料的样子,在内河船只里,算是个头很大了。
水战不同于陆地野战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近战之时很难摆出什么阵型,几乎都是混战一团,能够三五成群就很厉害了,大部分情况都是各自为战。
塔天宝随闯军起事之前,只不过是陕西榆林地区的一个地主家中累死累活的力工,常年的繁重劳动和风霜让他看起来黝黑健壮,面容骨骼粗糙,看上去如同老农,但十几年戎马养成的勇力战技却不是吃素的。
从旗号上不难看出,这应该是敌方一员参将的坐船,塔天宝亲临四员亲卫,冒着从高处零星而来的箭矢,突入其中。
明军这边,部分火铳手并未登入对方船中,而是在甲板上列队向敌船高处还在射击的弓弩手集火压制。
于是乎,双方箭矢、弹丸响彻不断,你来我往间,兵士犬牙交错,厮杀在一起,水战之中,无有阵型,重甲只是累赘,故而即使是刀牌手,也只着轻甲,方便厮杀。
塔天宝以勇力侧身撞开一员清兵盾牌,而后双刀跟上,一时间,狠辣决然,斩杀数员部卒,身后亲兵不甘落后,两两为组,背靠背一起推进,直往船正中而去。
清军参将早已注意到这边,但见塔天宝凶勇非常,不敢相对,一开始只是让人把对方拦住,但一方面其余明军亦在猛冲,难以调动,其次塔天宝边突边杀,已是手刃七八人,根本难以躲开。
水战的特点就是如此,军队在船上交战,一旦两军接舷,却是连溃逃的余地都没有,要么阵亡,要么投降,否则就只能跳水。
最后只得咬牙,挺着长刀迎了上去,结果对方只是一瞥,双刀相加,奋力一压。
“锵!”
势大力沉,自己竟是险些支撑不住,双臂颤颤,面色涨红,踉跄数步,自知不敌,连忙招呼左右亲兵帮忙抵挡,结果却发现亲兵早已被对方明军将士分割开来,死伤殆尽。
甲板上到处都是断肢残臂,碎裂的衣甲,明军大部已经突入坐船正中,见此情状,彻底丧失战心,匆忙往后逃去,最后跌入水中。
火铳兵见状往水面一通齐射,顿时浮起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