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故地重游(2 / 2)
事实上,这八十万大军也大多成为了明末战争中的炮灰,直到左梦庚降清时,只剩下十多万了。
而所造成的结果,就是襄樊江汉之地,百姓十不存三,李过大军一路所经之地,明明是湖广地方难得的肥沃田土,却在春耕时节,抛荒严重,人烟稀少,让李过心中颇为沉重。
遗留下来的百姓,均是菜色瘦骨,即使人地矛盾在被物理清除以后,并不严重,但襄樊作为明清双方对峙最前线,几年以来,满清施行极其严苛的坚壁清野,还大量摊派,征发壮丁修缮城防堡寨,士民负担反而更重。
当初朱由榔一力坚持之下,让李过入阁成为宰相,对他个人而言,最大的影响倒不是权力变大了,而是视野更加宽广。
至少面对这些野草丛生的良田,作为大明宰相的李过明白意味着什么。
北伐之时第一步,如何恢复生产,尽可能弥补数十年天灾人祸,对于关内百姓所造成的巨大创伤,才是真正的难关。
正因为如此,自己才必须要打赢这一仗,大明才必须要打赢这一仗。
否则如果失败,等下一次机会成熟,关内士民还要等多久,五年?十年?二十年?
晚一天,一月,都是多少条人命,多少沉重的负担。
中原、北直百姓也是百姓,不能因为没有回归朝廷治下,就不在乎他们哀愁喜乐。
李过因此坚定了尽快结束战争的决心,同时也理解了朱由榔不顾朝中许多大臣,和江南士绅的反对,坚持提早进行北伐的意志。
光烈七年,二月十一,缓慢行进的重炮营抵达枣阳城外,高一功迅速部署攻城。
光复前军八个师的所有炮营都被集结起来,排列出六个炮兵阵地,超过三百八十门中轻型野战炮,外加重炮营二十多门大口径攻城炮。
合计四百多黑洞洞的炮口,朝着枣阳城墙,同时迸射火焰,一时间,山川震动。
结果也显然易见,只用了三个时辰,枣阳城东、城南数百丈的城墙全部被轰击坍塌,烟尘动地。
城内的五千清兵,在炮击中就死伤数百,几乎在城破的同时,守将就于惊慌之中意欲逃窜。
但在绝对兵力优势之下,整个枣阳城被八个师,近九万明军围得水泄不通,只得缚手投降。
李过勒马行入在炮火摧残之下,残破不堪的枣阳城。
此时此景,他并不觉得悲凉,只恨速度不够快。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进城以后,李过入住枣阳县衙,却发现县衙后面一里开外,有一座几百年前所立的碑石。
问询后方知,乃是南宋年间为纪念抗金名将孟拱所立。
孟拱家族本是山西人,靖康国难,举家南逃,后来其曾祖投奔岳家军,便在枣阳安家。
而这襄樊数县之地,就是当年岳家军驻兵之处所在,岳飞南下以后,派兵收复了襄樊六郡,在此屯田募兵,经营军略,以此作为自己的北伐基地。
李过这些年也一直在堵胤锡的帮助下通读史策,听闻此言,这位已有五旬的老将颇为感慨,时隔数百年,自己却是重新踏上岳武穆的未尽事业。
而自己的才能,怕是离岳鄂王十万八千里,但不同的是,自己身后的天子,却并非宋高宗。
想到此处,李过命人铺开纸笔,在旁题词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三日后,明军继续往西行动,与此同时,南面的宜城战斗转入激烈,破城在即......
中、前两军兵锋,距离襄阳城郊,不过六十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