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张道长番外(可跳过)(1 / 2)
张鸿之是一个弃婴。
他记得很小的时候是跟着一个胡子白花花的老头一起生活的,那老头整天穿得破破烂烂的身上也很脏,但是从来没有饿过张鸿之。
他的名字就是这老头取的。
老头姓张,他说他曾经是一个教书先生,得罪了官家的人落得个妻离子散的下场。但他写字很好看,有时候就带着年幼的张鸿之上街卖字,被官兵发现了揍了一顿就换到别的地方。
后来张老头带着他到了周国,原本是打算在城中找个地方落脚,但他听说在南越郡的越山有一个破旧的院子,曾经是一座道观,破败很久了一直没人居住。
于是张老头带着张鸿之住了进去。
张鸿之五岁那年,张老头下了山再没上来过。
后来他收留了一个路过歇脚的道长。
道长姓王,也是一个留着大白胡子的老人,他比张老头干净,但比老头严肃。
王道长在越山半山处的道观住下了,成了这里的住观道士。
此后他对张老头的记忆越来越模糊。
稍微长大一些后张鸿之想下山找老头,于是他一个人进了城,但连找了好几日也没有找到张老头。
有人告诉他张老头在卖字的时候被抓进大牢了,已经被发去南方偏远的山区了。
他得罪的官家还是找到了他,这次直接将他流放走了。
张鸿之不明白张老头到底做了什么,他只知道张老头一定不是坏人。
于是他翻山越岭去了更南的地方,一路上他看到太多的疾苦。
有些人为了吃上一口饭跪地磕头,有的人则卖儿卖女只求一两金银。有人自缢村头无人认领,有人抛弃糟糠之妻。
他越走越痛苦,他改变不了什么,每每动了恻隐之心却只能给他带来更大的痛苦。
张老头从前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时也,命也,运也,非吾之所能也。”他以前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在听过百姓的哀鸣后他渐渐明白了。
最后直到了南蛮地界他也没有打听到张老头的消息,他也饱览了底层百姓的千疮百孔。
一身新衣出发,衣衫褴褛的回了越山。
王道长一直都在观内等他回来。
张鸿之跪在殿内忏悔痛哭。
他觉得自己一定是有罪才生来人间的。
他痛恨自己生在人间,要体验人的生老病死,被赋予感情的他还要面对人的生离死别。
他痛恨自己没有在张老头下山的那天跟在他身边,痛恨自己没有及时去找他,他不知道那就是他这辈子最后见他的一面。
他就这么不吃不喝的在殿内跪了三天。
王道长没有阻止他,每天还是照样起床早课,就站在张鸿之身边念诵经文。
有天张鸿之换了一身道袍跪在王道长身前求他收徒,但老道士只是捋了捋胡子摇头。
此后张鸿之就跟着王道长早起功课。期间山上的香火慢慢旺了起来,许多做生意的过路人在听说山上有道观后都会上来求上一卦,以求自己的生意兴隆。
后来观内又多了几个住观的道士,但春去秋来,有些人又选择云游去了,观内还是只有王道长和张鸿之二人。
王道长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他从不过问张鸿之的过往,也不问张鸿之之后的打算,他总默默地搓着手里发亮的手串望向墙外的天空,有信士向他请教时他也只是一副淡然的模样。
没多久后的某一年,一个小国向周国发起了偷袭,当时周国还未强盛,南越郡的百姓人心惶惶,怕战火波及到城中纷纷逃命。
张鸿之见状便劝说王道长与他一同离开,不过王道长只是摆了摆手,说他年纪大了生死有命,现在有一个落脚的地方已经满足,就不同他再去闯荡世界了。
战火绵延得很快,年轻的张鸿之还是选择趁此机会离开了南越城,去广阔大陆闯荡一番。
后来他游历到一处城邦,听闻那小国已经战败,而南越城也并没有沦陷。
他想过回去,此时他已经在外数年,将要步入而立之年。
一路上对财富他没有贪欲,对美色他也未曾馋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