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蜀地烽火(1 / 2)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对此也无甚想法。虽然死了王小波,确实是让这波动乱这个第一领导人,可能确实有所损失,但实际上却并不能对此次动乱造成什么决定性的影响。
毕竟,当时王仙芝也死了,妨碍唐末起义军跟着黄巢继续辗转大江南北了吗?
不过,经过此次蜀地动乱,朝廷对内政应该能够更加慎重,也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避免出现动乱、出现动乱后及时镇压消弭的对策了。
最起码,不会出现蜀地多灾,官府还满不在乎的情况了。
想到这里,他也这么对眼巴巴瞅着他的赵光美等人这么说了。
几人纷纷松了一口气。
明朝,洪武年。
朱元璋不免回忆起了自己征战天下的日子。那时的各种义军,也是一股又一股,此起彼伏,死一个头领人,根本不算什么,于大局也并没有太大影响。
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人都活不下去了,甚至其中还有不少底层的蒙古人。
于是,他开口道:“百姓只要能够活下去,就不会生起作乱之心,所以你们必须要让百姓们能够活下去,有希望。”这话他已经说过很多次,见儿子们依旧认真听着,他又道,“当然,要是政治清明,皇帝贤明,还有人在地方作乱,那就是贼寇,必须尽快讨伐,切不可迟疑手软。”
【王小波的妻弟李顺,也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
【被推举为新的领袖后,他继承了王小波的作战方法:杀掉贪官污吏,查抄豪族大富之家,把贪官污吏的钱财和查抄得来的钱财都分给百姓们。】
【当然,查抄豪族大富的时候,李顺还是给他们留下了足够家中人口日用的粮食。】
【这件事他做的很早,在他成为领袖后,他就召集了占领地区的富人大姓,勒令他们申报所有的财产和粮食,除留下生活必要的部分,一律没收,大赈贫乏,从而大受贫苦民众的拥戴。】
【由此,大批底层百姓踊跃加入起义军,起义军的力量迅速壮大。】
【此时,李顺率领队伍先是攻克蜀州、邛州,随后又趁势攻克了永康军(四川都江堰市)和双流、新津、温江、郫县,对成都形成包围之势。】
【这时,是淳化四年年底。】
宋朝,淳化四年。
赵光义瞳孔紧缩:“太快了!”这样的速度,几乎是各地烽火并举一般,虽然只有一支主力队伍,但与当初蜀地十七州并反也没有太大差别了。
“朝廷呢?朝廷怎么还没有派出军队?”对成都形成包围,明显下一步就是要攻打成都了!这样的一地州府都要被围攻了,为什么朝廷还是没有什么反应?
“总不会,朕还没有收到消息吧?”他瞳孔地震。
秦朝。
“均贫富。”嬴政默念了一下这句话。
朝堂上,不少大臣的面色也早已变化,变得有些难看。
不论日后情况如何,也不论这个分钱分物是否有什么分发标准,但在这时,王小波和李顺是真的把豪族官吏们的资产分给了那些卑贱的底层黔首。
扪心自问,如果现在,有人举事,给那些黔首们分财分物,他们会就此跟随吗?
会!虽然答案并非他们所希望,但确实是会。
他们甚至不是为了建立某个国家,也不是为了恢复某个旧国,而只是为了能够有吃的、有钱财。
这与当下的主流思想当然是相违背的,但在场的所有人都发现,这是难以违逆的事实。
【为什么会这么快?】
【除了起义军作战勇猛外,起义军的军纪和他们的政策也是关键。】
【李顺带领的起义军,军纪严明,对普通百姓秋毫无犯;而他们每到一地,都会打击当地的贪官污吏和奴役百姓的地主豪族,为民除害的同时,也给当地百姓分发财物。】
【如此一来,各地百姓都很欢迎起义军。】
【“录用材能,存抚良善,号令严明,所至一无所犯。时两蜀大饥,旬日之间,归之者数万人,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复完垒”。】
【不少地方甚至有主动开门,迎接李顺的军队的现象。】
汉朝,元狩四年。
秋毫无犯,军纪严明。
不少人都想到了昔年高皇帝初入咸阳,也是严明军纪,不允许进犯百姓,最终收获民心。关键是,与项羽的残暴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是高皇帝最终能够入主天下的一个原因。
宋朝,后世几代。
一些官员对李顺和起义军的行为相当看不上眼,无比唾弃:“此皆小人行径,这些贼子,只知用这些蝇头小利引诱乱民,却没什么别的方法,不懂真正的堂皇大道。”
“是极!这些民众也是乱民,贼军的小小利益,就让他们背叛国朝,不记恩义!”
【宋朝对此也做出了反应,先前曾经派兵讨伐王小波的成都知府吴元载被革职,另派郭载知成都,并调来西川转运使樊知古,命他协助郭载任职成都,共同镇压起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