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彩蛋-靖康2(2 / 2)
赵匡胤点点头,伸手按了乙。
唐朝,贞观三年。
“乙不就是出奔嘛,”程咬金吐槽,“不过也不丢人,出奔的皇帝多了去了,多他一个也没什么。”反正赵佶看起来就不是能坚守京城的人,毕竟先前连投靠之人都保不住。况且,既然不愿意守,那跑出去了说不定还能有些转机。
“其实甲就是最好的选择。”李世民叹息,宋朝此时的情况毕竟不是唐朝那样,没有丁点搏斗之力,金军远道而来,京城只要能够坚守,拖到周围的军队赶来,那困境自然也就解除了。
这样还能振奋军心民心,要是跑了,少不得造成混乱。
其他朝代的大多人也是如此想,乙已经是他们认为赵佶会做出来的事了。
但……
【选择错误。】
???赵匡胤一头雾水,难不成,是他们都看错了赵佶?在这时候他其实内心还有着一腔热血、顽强意志,要与金军殊死战斗?
看着周围几人同样疑惑的神情,赵匡胤伸手选了甲。
没错,他压根没觉得丙会是一个有价值的选项。
但……
【选择错误。】
!赵匡胤感觉自己是恍惚的。
他缓缓抬头,就看到了赵光美等人同样恍惚、不可置信的表情。不止他们,所有在靖康之前的君臣都觉得自己仿佛在梦里,还是一个开了天大玩笑的梦。
赵佶这不知道怎么形容的玩意儿,还真的干了丙这个选项的****事情?
明朝,洪武年。
朱棣神情复杂,同样满脸****地叹息道:“是啊,这****事情就是真的。”
朱橚在一旁为赵匡胤送上祝福:“宋太祖一定要保重身体啊。”毕竟,这事情还不是最**的,更刺激的还在后面呢。
宋朝,开宝元年。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赵匡胤恍惚半晌,又给自己顺了半天气,做了许久的心理准备,才终于按下了丙。
【十月二十三日,徽宗匆忙擅位给长子赵桓,自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声称今后除道门事外,一切不管。】
【于是,太子赵桓登基,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
靖康!看来一切的结果要来了,经过了宋徽宗赵佶这么个王八玩意儿祸害,大宋究竟会走向何方?
【正月初三,赵桓下诏亲征,以新任兵部侍郎李纲为东京留守,自己仿真宗澶渊故事,似乎欲与社稷共存亡。】
【次日宰执们建议他出奔襄邓,暂时避敌,他即表同意。李纲以为,舍此而去,天下将无安身之处,激励军民,京师岂有不守之理?并表示愿以死报国,只是人微官卑难以服众。
赵桓任命他为尚书右丞,位居执政。】
“大哥,这是好事儿啊,新换上来的这个赵桓看起来还行,还愿意听劝、坚守京城!”赵光美感觉自己的要求已经降得很低了,能听得进去好建议就满足了。
赵匡胤神色反倒更加凝重:“不,这赵桓,和赵佶恐怕不逞多让。他先是要亲征,接着第二天,仅仅是第二天,宰执们一建议出奔,他就又改变主意。而李纲再次劝说,他的主意就又变了……”如此迅速的变换,左右摇摆,不是好事。
看出这一点的人不在少数:“怪不得这宋朝已有亡国之相!”
【此时,退位的赵佶在:甲.找借口出奔 乙.不找借口,直接出奔 丙.在修道】
“……”赵光美已经说不清这到底是他第几次无话可说了,为什么一到赵佶的选项就这么让人崩溃啊!
“他找借口没有?”没错,赵佶肯定是跑了,就是有没有找借口是个问题。
“甲,肯定找了,他要是不找借口就不用传位太子,直接跑了就算了。”赵德芳斩钉截铁。
甲。
【正月四日,赵佶借口去亳州太清宫进香还愿,携带皇后与部分子女,前往江南避难。】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赵桓:甲.态度开始摇摆 乙.决定出奔 丙.依旧坚守】
赵匡胤直接选了乙。
“赵佶这么果断地跑了,赵桓本身坚守的决心也是基本没有,那打算出奔根本就不需要摇摆。”
【赵桓再次变卦,打算逃往陕西。李纲一再苦谏,赵桓才打消去意,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把统兵抗金的事都委托给李纲。】
【李纲临危受命,仅用了三四天就巩固了东京防务。七日,金军打到东京城下,向好几个城门发起进攻。但宋军防守严密,金兵死伤累累而不能得手。】
【于是,金军派人要求宋朝派出大臣议和。】
【赵桓决定:甲.太好了,赶紧议和 乙.用议和拖延时间不错 丙.坚决不议和】
“乙吧?他肯定做不到丙,况且乙也算是最好的选择,”赵德芳分析道,“只要拖延到各路大军前来,京城就安全了。至于甲,毕竟有李纲在,总能把他劝住吧?”
赵匡胤其实也还是更愿意往好里想,于是先选了乙。
【选择错误。】
“呵呵。”赵匡胤冷笑出声,还真是不出他的预料。甲。
【赵桓大喜过望,他早就坚持不住想议和了好吗!于是派派同知枢密院事李棁前去议和。】
【金朝开出了条件:宋帝尊金太宗为伯父;燕云汉人悉归金朝;宋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归金朝;宋纳犒军费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锦缎一百万匹;以亲王、宰相作人质。】
【对于这些条件,赵桓:甲.太过分了!根本不是诚心商谈,拒绝 乙.还是议和好,条件可以再谈谈嘛 丙.不就是这些条件嘛,没问题,全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