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彩蛋-靖康4-语录1(1 / 2)
“为什么每次到了关键时刻,赵佶也好,赵桓也好,总能给出一些离谱到了极点的选项?”元狩四年的刘彻非常不解,他虽然无法看到赵匡胤等人,但神迹本身的故事画面上就会浮现选项,是以其余人也能看到神迹给出的选项。
不是别的,就是这一次那个丁选项,是不是有些过分了啊!
放在平时,丙就已经是昏庸君王能干出来的事儿了,可有了丁一对比,丙都变得正常了呢。
刘彻不由对宋朝那些正常的皇帝们生出深深的同情。
毕竟,搞不好,赵桓还真就是这么干的。
宋朝。
赵德芳的眼泪已经流了出来:“爹爹,不要选丁啊,不要选丁,甲乙丙哪个都好……”
说出这样的话,自是因为赵德芳已经预料到了,依赵桓的种种行为,最后的正确选项很有可能是丁。但,丁必然是大宋,不,北宋结束的开始啊!
万一呢,选了别的选项,说不定还有一丝丝万一呢。
赵匡胤充耳不闻,赵德芳想到的他自然也想到了,但他毕竟心神更加坚固,此时也还不至于崩溃到选一个其它选项来求得万一,自我欺骗。
他闭了闭眼,就让朕看看这靖康到底是何种情况吧!
丁。
【眼见金军围城,人心惶惶,赵桓也十分不安。】
【此时,同知枢密院事、负责京城防务的孙傅向赵桓举荐了一个人:郭京。】
【郭京是一个术士,自称能用撒豆成兵的“六甲法”生擒敌帅,扫荡金兵,只须用兵七千七百七十七人。】
【可能是病急乱投医,总之,赵桓信了郭京,并时时催促他实战术法。】
【二十五日,城破在即,同知枢密院事孙傅催促他出战。郭京命守城军民退下城头,驱七千七百七十七名“神兵”出宣化门迎敌,却一触即溃。】
【郭京逃之夭夭,金军却趁虚而入,攻进了京城。】
“金军,攻进京城了!”赵光义一时间几乎失去了言语能力,半晌才缓过来,“朕是不是看错了,他开城门了,他把守军都驱下城头后开城门迎敌了?”
他环顾四周,希望自己的宰执大臣们能够给出一个否定的答案。
但回应他的只有愤怒的喘息声、悲痛的低泣声,却没有否定。
赵光义顿时觉得自己的旧伤复发了,疼痛不已,疼得他眼前一黑,险些晕过去。
【次日,赵桓遣使金营乞和,完颜宗翰、宗望要求:一是割地,一是徽宗前去“相见”(即作人质)。赵桓表示太上皇有病,自己愿意代往,于是他在在青城斋宫被扣三天。
十二月二日,赵桓在青城斋宫向金军二帅献上降表,受尽凌辱,才被放回。】
【接下来,赵桓:甲.看看能不能把宗室子弟偷偷送出去几个,以备不测 乙.摆烂,宋朝完了,爱咋咋地 丙.尽量满足金军的要求,说不定金人还会放自己一马】
这一次,赵匡胤没有再坚决按照推测中赵桓赵佶会有的行为来选择。他怀抱一丝希望,按下了甲的选项。
神迹并没有给他这份希望。
【选择错误。】
赵匡胤眉眼平静,再次抬起手,按下了丙。
【金军并没有直接俘虏赵桓等人。而是先收缴城内的马匹、武器,剥夺宋朝的反抗能力;并让赵桓为金军搜刮京城官府和民间所有的金银财物。此外,金军还索取给金太宗的贡女三千名,犒赏金军的少女一千五百名,城内的女性都没有逃过,皇室甚至将宫嫔帝姬都送了出去。】
“丢脸,丢尽了大宋的脸面!”赵祯平日脾气再好,此时也早已怒火冲天。
不知道把宗室子弟送出城,给大宋留点后路吗?还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呢!
纵容甚至帮助金军劫掠百姓,还把宫嫔帝姬送到金军手中,赵家的脸面又在哪里?整个皇朝宗室如何自处?
真真是一丝脸皮都不剩啊!
【靖康二年正月十日,完颜宗翰、宗望将赵桓与亲王、宰执大臣等再召到青城,把他们囚禁起来。二月六日,金帅命赵桓在青城金营中跪听金太宗诏书,宣布徽宗赵佶与钦宗赵桓废为庶人,另立别姓“以王兹土”。】
【次日,赵佶与皇帝宗族也被押往青城金营,金军拘捕了全部宗室。】
【四月一日,金军押着大批俘虏和战利品启程北撤。
俘虏包括宋徽宗、钦宗父子和他们所有的皇后、嫔妃,皇太子、亲王、公主,宗室、外戚、宰执和其他在京大臣,伎艺、工匠、娼优等各色群众,共计十余万人。
战利品包括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马一万匹以及法驾、卤簿、车辂、冠服、法物、礼器、祭器、乐器以及其他文物、图书等,不可胜计。】
【此时,赵佶和赵桓:甲.找机会自尽,全了自己的骨气和气节 乙.暂时活着,知道金朝想要自己干什么以后寻机会自尽 丙.暂时活着,在发生事件前没找到时机,发生以后找机会自尽 丁.活着】
四个选项浮现,靖康前所有朝代的君臣都嗅到了不妙的气息。
自尽可以理解,为什么会有“事件”?是什么样的事件?看乙和丙,先前还能活,知道了这个事件就要想方设法自尽……难道前面宗室百姓尽被俘虏,还不算终点吗?还不是“靖康之耻”吗?
那这个事件又当是何等严重。
宋朝。
赵匡胤深吸一口气,甲。
【选择错误。】
再抬起手,乙。
【选择错误。】
吸气,呼气,丙。
【选择错误。】
……
活着?活着!活个屁啊!
神迹都认为必须要自尽来保全什么东西了,你们俩居然一个选项都不是,而是活着?
丁。
【次年八月,徽、钦二帝被辗转押抵金上京,金太宗逼他们除去袍服,朝见金朝祖庙,行献俘之礼,也就是牵羊礼。封宋徽宗赵佶为昏德公,封宋钦宗赵桓为重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