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雁门之围-晋阳起兵(2 / 2)
这等天骄,虽然不是朕,但朕同样拥有!一想到这里,刘彻就越发美滋滋,不过是匈奴而已,待汉军出征,必将让他们再无侵袭大汉的可能!
“不过,朕倒是有些好奇,”他满脸都是听故事的求知欲,“先前那个藩王起兵作战的明太宗经常御驾亲征,这位唐太宗登基后,也会御驾亲征吗?”
汉朝初年。
刘邦已经看到了隋朝的终末:“此次雁门之围,隋朝再无回天之力了。”
巡幸塞北本身没什么错误,但被突厥抓到机会并包围数日,这对杨广本人是个打击,对那些接到消息的官员贵族们同样是个信号——隋朝、杨广的威望再次严重动摇的信号。
与他的白登之围不同,大汉初立,他刘邦本人的威望依旧鼎盛,何况汉朝的这些人都是跟随他征战天下的老伙计们,可杨广不同。
一方面,这些人不少都有着不低的出身,有些更是顶层贵族集团的背景,面对这样一个狼狈不堪的皇帝,他们心里会想什么?更何况,杨广也并非开国君王,他的身边没有开国那样的团体;
另一方面,隋朝本身就已经摇摇欲坠了啊!屡次征伐,带来的绝不止一个杨玄感,而是更多看得见的波涛、看不见的暗流。
【杨广在这次围困中遭受了心理上的巨大打击,随后越发骄奢淫逸,不复从前的雄心壮志,当然,也可能是他发现了隋朝已经走到末路,难以挽救。】
【与杨广不同,李渊这里则是不断发展。】
【大业十二年,李渊升任右骁卫将军;大业十三年,李渊正式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晋阳宫监。】
【在这里,李渊等李氏众人展开了他们的野心,太原也成了李家的根基之地。】
唐朝,武德九年。
“太原啊,”李渊对太原充满着美好的回忆,他回想起自己任职太原时的喜悦,“朕受封太原留守,这与朕的封国正是相当,这是天意啊!”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得了上天的启示,自己怎能不为之欣喜,不尽心筹谋打算?
与他同样对太原充满美好回忆的还有李世民。
李渊得到太原留守的职位后,欣喜的并不仅只有他这个当事人,李世民、乃至李建成等人同样感到喜悦,这对他们来说一样是好事。
况且,当年在太原,李世民可没少结交豪杰之人,这也是他的羽翼的来源之一,比如长孙顺德和刘宏基。
【而隋朝的局势越发糜烂。】
【大业十二年,杨广南下去了江都,带着朝堂百官和后宫妃嫔,十万骁果,打算在他一直很喜欢的江都度过最后的人生。】
【而与此同时,中原地区的各路起义兵马已经有了各自的气候。河北窦建德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达到了十余万人,并击败了前来讨伐的涿郡通守郭绚;瓦岗寨的李密、翟让带领瓦岗军获得了大海寺之战的胜利、夺得洛口仓,威震中原。】
隋朝,开皇十八年。
杨坚看得气不打一处来:“他就这么跑了?”没错,就是跑了,在杨坚看来,杨广带人前往江都的行为,与逃跑并无不同。“他导致了朕的大隋烽烟四起,他就不想着能否补救一下?”最起码,不能保留下半壁江山?
独孤伽罗摇摇头:“看来广儿还是太过顺遂了,才让他遇到这样的情况就不愿面对。”或者说,当发现事实和他自己的认知有了大出入后,根本无法接受,立刻选择了逃避。
杨广的认知,就是觉得他的行为没什么大不了——不然,他在有经验的情况下,为何还能选择接连征战?但是,当他从自我认知中走出来、看到现实的情况后,发现和他的想法完全不一样,烽烟滚滚、无法压制……
“广儿并不愚笨。”独孤伽罗叹口气,要是真愚笨,如何能够换来他们夫妻的赞赏?“但是,他的伪装下面的缺陷太大了。”
唐朝,贞观三年。
程咬金等出身瓦岗寨的文臣武将们不由得有些陷入回忆。
瓦岗寨尚未分裂的时候,他们还聚在一处,当时李积还是徐世积……
李世民也想起了当初的瓦岗寨,不说别的,从瓦岗寨给大唐输送人才的数量上讲,他对瓦岗寨还是很有好感的。大唐如今,有不少重臣要臣出身于瓦岗寨呢。
【面对隋朝一副末年的样子,李渊和他身边的人自然也动了心思。】
【他担任太原留守后,时任晋阳县令的刘文静和晋阳宫监裴寂与李渊时常往来,而刘文静又和李世民交好,二人有时就会交流对隋朝的看法。】
【瓦岗寨李密势大后,刘文静因为和李密有姻亲关系,被关进了监狱。对了,顺便说一下,李密也是出身于八柱国之一,先祖是李弼。】
【虽然被关进了监狱,但李世民仍旧去探望刘文静。刘文静认为,此时天下大乱,正是顺天应人、高举义旗的大好时机。况且,李渊本人手中有兵数万,而周边的百姓也来到太原城中避乱,“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盈半岁,帝业可成。”】
【李世民对此十分赞同,于是部署宾客,潜图起义。但李世民担忧李渊会不同意自己的建议,对此,刘文静拉来了和李渊交好的裴寂,三人一同谋划。】
【在身边人和二儿子的反复劝说之下,也或许是隐忍得已经足够了,李渊终于下定了立刻起兵的决心。】
唐朝,武德九年。
李渊看着神迹复盘当年起兵前后的事情,又想到最近发生的变故,只能叹息,他的二儿子确实足够果断敏锐。
当时他确实起了心思,面对那样的情况、自己又有力量,怎么会不动心?但是,他二儿子在整个筹划起兵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锐意进取、勇于决断、以及对整个局势的把握也是他不曾料到的,还有就是李世民展露出来的招揽人心的能力。
宋朝,开宝元年。
“晋阳起兵了,”赵光美道,这些都是他们知道的历史,现在也就像是看着历史在一步步发展一样,“从这时开始,唐太宗就踏上了他的道路啊。”
先前的雁门关救驾只是稍稍展露了他的天赋和心性,从劝说唐高祖李渊起兵开始,李世民的光华才真正开始绽放。
此时的李世民年纪多大?不过十八。但他的心性已然足够成熟,能够担负起起兵造反的要事,担负起这样沉重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