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奏大师;刘武周(2 / 2)
太子带头回答:“皇父,儿臣们明白,龙兴之地是我大清的命脉所在,自当不可让与他人。”
其余皇子们纷纷附和。
……
多年后的某个清朝时期。(此处没有神迹)
高居上位的人莫名打了一个喷嚏,感觉有些冷,左右侍从急忙为其披衣盖毯。
【此时,情况对李世民来讲并不友好。】
【一方面,刘武周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地区,士气正隆,而己方却因为接连丢失土地而有些人心惶惶。】
【另一方面,此前唐朝在刘武周来袭时,已经先后派出四次军队抵挡,也就是说唐朝已经丢了四次援军了,那么此时的关中所有兵力,必起刘武周也未必有多大的优势。】
【对此,李世民的选择是休兵秣马、收拢百姓和粮草,大军坚守不出,与此时坚守绛州的唐军互为犄角,只让非主力部队在空余时间出去突袭。】
明朝,洪武年。
见李世民又开始驻扎城内、坚守不出,朱柏就把目光投向了此时也在殿中的耿炳文。
耿炳文先是看向朱元璋,见他示意,这才开口解释:“唐太宗的守城并非纯粹的守城。如神迹所说,当时情况对唐军其实非常不利,”
“那就是他要再次消耗敌人、积累自身?”朱柏联想到之前的浅水原一战,李世民同样有过坚守的情况。
“不止,当时唐太宗并未派人出动骚扰,而此次他让非主力出动,他是在建立自己作战的节奏,同时尝试打断或者打乱刘武周的阵脚。”耿炳文说道,又想起神迹那个“节奏大师”的说法,不由赞同。
【在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那就是作战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能够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这并不是说己方与敌方互不相干,而是说在作战过程中,“我”要找到自己作战的节奏,有自己的步调,而不是一味被敌人牵着鼻子跑,“我”必须要掌握主动权。】
【之前唐军屡次败退,除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始终被刘武周牵着打也是一个原因,刘武周攻打一个地方,援军就去支援一个地方,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曾有过提前的防御或者攻击。如此一来,始终都是疲敝之师,也始终不能占据主动。】
【而真正优秀的将领,大多都能打出自己的节奏,更顶尖的人,则是不仅能打出自己的节奏,还要让敌人每次都跟着自己的节奏走。】
【而在掌握主动权方面,李世民确实能被称为“节奏大师”。】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赞同地点头,打仗就是得有自己的节奏才行,始终跟着敌人跑,那能有什么结果?八成只能被敌人牵制地死死的,最终不是被遛死,就是被引到预定的地点打死。
在战场上,主动权是很关键的,这个主动权不是指发动战争的主动权,而是战斗过程中的主动权。
可惜,当时守在并州的唐军中,能够意识到这一点的不是很多,而意识到这一点又能有自己节奏的又再少一些,最后既能意识到、又能有自己的节奏、还能引导敌人进入自己节奏的更是凤毛麟角。
他叹了口气,转头开始和李承乾说话:“高明,这点你一定要记住、并且能够理解,”他摸了摸儿子的头,“掌握主动权是最重要的,这一点不仅适用于战场,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耶耶希望你能够掌握自己的主动权,而不是被动地去做事情。”
李承乾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汉朝,元狩四年。
刘邦念了念:“这句话倒是颇为通俗,不是那等高深拗口之语。”
而一旁的霍去病、卫青更是对这句话在战场上的真实性感受颇深。
“臣就是掌握了主动权,”霍去病开口,他可不会等着匈奴来袭再作反应,虽然没有形成理论,但他一向都是主动向着目标出击,实打实地掌握每一次主动权。
【不久,永安王李孝基在夏县战败,于筠、独孤怀恩等人被敌将寻相、尉迟敬德所俘,打算带到浍州去。】
【得到消息的李世民派殷开山、秦叔宝在美良川(山西闻喜县)拦截,大破敌军。】
【其后,尉迟敬德、寻相又秘密带精骑往蒲坂(山西永济市)援救隋朝旧将王行本,李世民亲自率领三千步兵骑兵从小路连夜赶到安邑,截击了尉迟敬德,并大败敌军,尉迟敬德等只身逃脱,部下全部被俘。】
【随后,又顺势收服蒲坂。】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点头:“如此,战争的主动权就逐渐到了唐军的手中了。”几次截击,大败敌军,可以说是逐步打乱了刘武周、宋金刚的节奏,还重新为唐军打出了信心和士气,唐太宗的军事水平不得不说是堪为巅峰。
“这都是唐太宗预判出的情况吗?”
“不全是。唐太宗也要依靠情报,而且他时常自己亲自带骑兵潜入侦查。”赵匡胤摇头,这确实有效,但也让人不得不感叹唐太宗的冒险精神。
只不过,他的情报侦查能力确实很高,总能获得准确的情报。
————————————
————————————
关于本文,作者在这里可以保证一点:作者肯定是按照正经史书(不是野史)来写,不是看各种电视剧来写。
这点绝对可以保证。
但是唐朝由于有明确的改史问题,加上各个史书之间有出入,所以作者不能保证自己写出来的都是正确的。
就比如前面哭谏这件事情,后来作者才发现确实有些问题,也感谢读者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