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高句丽与心理打击(1 / 2)
汉朝,元狩四年。
看着唐朝在贞观年间的辽阔疆域,刘彻心旌摇荡,目眩神迷,他血液中本就拥有的对领土的向往被进一步唤醒,上一次他有如此感受的时候,还是明太宗的故事中神迹的“世界地图”时候。
“铁器,马匹!”他喃喃,李世民虽多有征伐,但动用兵力每一次却并不算很多,仅仅依靠精锐士卒取得一场又一场的大胜。除去士卒的操练水平外,和唐朝掌握的冶铁技术、战马数量有着密切关系。
大汉也必须更加重视这两个方面——况且,冶铁水平提高,哪怕不制造兵器,也能有利于工程建设,更有助于粮食增产。
至于唐朝的各项制度,虽然看起来确实不错,但大汉并不能够随意尝试,还需要仔细考虑考虑。
“只是,”天命源自民吗?在切切实实看到李世民的辉煌功业后,刘彻再次想起了李世民和他的大臣们在面对“天命”理念混乱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他对于这一套的逻辑是赞同的,可现在想来,难道天命真的是因为“民”吗?
东汉,建武十七年。
刘彻只是心上思索一下,也就放弃了,可真正在重构自己的天命观的,是东汉的建立者、汉室的复兴者,刘秀。
“所以,朕原来的想法是错的吗?”
与已经在九重宫闱生活了一代又一代、对天下真正的情况缺乏了解的那些皇帝们不同,刘秀虽有汉室血脉,却是实打实生活在市井民间,自然对民情民生非常清楚。
但,这样的出身并没有让他摒弃掉汉室的天命观,甚至反倒让他更加坚定——若非天命在身,自己如何能够成就帝位、光复大汉?
他并非对民众残暴不仁,只是并没有将民纳入到天命体系中。
但是,既有神迹认可,又有切实功业打底,所以,“民”才是应该在天命认定中占据关键位置的吗?
汉朝,前元年间(汉文帝)。
刘恒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自己的太子:“第七代皇帝,是你的儿子,朕的孙子……”
被他盯着的刘启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因为他自己同样被这个消息占据了所有心神,什么唐太宗和他的辉煌功业,都被扔到了一边去。
“也不知道是哪家的女子能够诞育这样的继承人……”刘恒喃喃,此时他迫切希望神迹能够把这个好孙子的母亲姓甚名谁、家住何方都统统说清楚,他好给太子定下,到时候早早让他们成婚生子。
【天可汗的称号并非完全是对李世民歌功颂德的结果,在唐朝皇帝的位置上,李世民对待各族归附唐朝的百姓确实态度颇为平等。】
【而各个异族也确实是真心奉李世民为天可汗,愿意为了这一个天可汗浴血奋战,成为了唐朝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唐朝的对外征战中,异族将领,如贞观年间的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再到开元年间的高仙芝、哥舒翰……对唐朝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而随同唐军作战的番兵同样作战勇猛,不仅对外出击,同时还协助朝廷稳定统治。】
【及至李世民驾崩,阿史那社尔和契苾何力还向唐高宗自请殉葬,被制止后,方才作罢。最后,在二人去世后,陪葬昭陵。】
汉朝,元狩四年。
霍去病对于李世民大胆任用异族将领的行为表示赞同:“其实很多异族是可以放心任用的,又有能力,又有忠心。”就比如他自己,这几次出击匈奴,队伍里其实有不少匈奴人随同作战。
刘彻点头,对于霍去病说的事情他自然了解:“只要那些人愿意诚心效忠大汉,朕自然也能够给他们一处容身之地,若有功劳,加以封赏也不是不可以。”说起来不止李世民,之前的朱棣在靖难的时候,不是也有好几个蒙古将领嘛。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沉默,他大宋确实不敢如唐太宗这般放手任用异族,哪怕他们确实忠心。
他不是不向往如唐太宗那样君臣相和(特指异族臣子),也不是不眼馋那些能力出众的异族人士,但经过晚唐的腥风血雨,再加上此时的大宋并没有成功一统天下,他的底气到底没有那么足。
赵光美叹息:“终唐一朝,番将任节度使者八十五人,中书二十三人。”这样的规模,实在是庞大,也当真是大胆。而顶层的文武官员如此,更别说中下层官员了,特别是后期唐朝的军队中,番兵占比更是快速增加。
【而征讨高句丽一事,其实也不过一个必然结果,只不过李世民的御驾亲征让这次征讨变得更加特别。】
【隋炀帝虽然滥用民力,但他对于高句丽的认识确实是正确的。】
【高句丽在南北朝时期,就一直在反复横跳,希望通过扶持各种力量维持中原的分裂态势,维持自己称霸辽东和朝鲜半岛的地位。】
【“或南通刘氏,或北约蠕蠕,共相唇齿,谋陵王略。”】
【而在隋朝建立,国力不断发展的时候,高句丽又停止了和隋朝的来往,转而向南陈朝称臣,并向北联络突厥。】
【而抛开高句丽自身的野心和谋划,单看高句丽所处的地理位置,就注定了它必须被中原王朝所掌握,否则便是将一个关键让给了其他可能对中原虎视眈眈的国家。】
【比如,在明朝万历年间,一个有野心的人就进行过尝试。而这个尝试在数百年后还将屡次出现。】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目光炯炯地看着他的大臣们,朕就说要打高句丽,你们看,这是没错的!
顶着李世民的目光,魏征道:“陛下,虽有神迹为证,但征讨高句丽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劳民伤财……”
“朕知道,朕只是想要把时间提前一点,不要等到十九年才发兵。”李世民叹了口气,平行时空的杨坚和独孤伽罗发现了问题,他这个当事人更不可能没有发觉。
十九年,自己的身体自己了解,一贯有着风疾的隐患,虽然近些年并未犯过,但近些年的征战到底还是对身体有影响。而到了十九年,自己的身体还好吗?
况且,记录只到二十二年,那自己大约也就是二十二二十三年了。
“而且,”他无视掉那些明显对自己御驾亲征不赞同的眼神,接着陈述理由,“神迹也说了,高句丽本身的地理位置非常关键……紧接平原,朕怎可将这样的地方拱手让人?”
杜如晦等人叹气,只得认下了皇帝的想法,毕竟,现在仔细一看,那块地方还确实十分重要。只是,御驾亲征的想法,他们一定会让皇帝打消的!
明朝,洪武年。
“明朝万历年间?”朱元璋眉头一皱,怎么就扯到了他大明身上?居然会有野心家尝试从高丽——按照如今的地理位置,确实是高丽——从高丽入侵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