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彩蛋·汉·语录2(2 / 2)
但不论如何,若是按两千年整来算,大清……不到二百年。
这怎么可能?!
在场没有人愿意相信这一点,毕竟大家都是一条船上,且多为满臣,纯粹的汉臣数量极少。
一定是因为两千年是虚指!两千年,两千三四也是两千年啊。
【彩蛋四:战国之世,我与骑寇争,尚不甚烈,秦以后则不然矣。秦、汉之世,盖我恃役务之力之优,以战胜异族,自晋以后,则因为社会之病状日甚,而转为异族所征服者也。故曰:以民族关系论,汉、晋之间,亦为史事一大界也。(民·吕思勉)】
【吾人揽史,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共和·管理员)】
秦朝。
嬴政开始将这几次神迹中的语录彩蛋都统合起来。
在这些语录中,标注的朝代有唐,宋,明,以及民和共和,而在神迹中的其他内容中,还可以确定的朝代包括魏晋南北朝,辽朝,金朝,元朝,清朝,以及唐和宋之间的那段交替时间。
但别的不说,从语录的内容而言,民和之前的王朝就已经产生了极大的不同,至于共和,就更是带着不同的色彩。
“两千年后吗……”他自语道,思绪仿佛跨越了时光的河流,飞向了不知情况的后世。
他开创皇帝制度,立三皇五帝之功勋,已经是开天辟地的创举了,那这与两千年间都极不相同的民和共和,又会是怎样的变动?
他有些好奇,也有些期待。
他开创的“皇帝”,在那个时候又是什么样的?
汉朝初年。
刘邦笑笑:“朕的天下,确实要多多仰仗众位人杰才是。”
刘项相争时,不就是在说他开创大汉之前的那段时间吗?那确实是事态百变,人才辈出,多少英杰相聚其中,不断涌现。
纵使天下稳定后,就必须要除掉各种不稳定因素,刘邦也不会否认这些人在他建立大汉的路上,所作出的贡献,所展现的才能。
倒是那三国,就是说那东汉末年的群雄争霸期间吧,看起来,倒也是人杰竞相焕发——难道说,真的需要是乱世,才能造就这般风采吗?
想到这里,他又有些无奈,若真如此,人才虽好,光芒万丈,但铸就这样风采的却是江山倾覆、遍地流血啊。
从这么看,倒不如即使没有那么星光闪烁,但天下承平来得好。
东汉,建安年间。
若说彩蛋四的第二句话给了曹操、刘备、孙权等人不少的安慰:他们终归在史册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即使最终没能达成夙愿,没能使自己变成一统的王朝,但到底没有白费。他们的才华横溢,历史都看在眼里、记在书册。
那么,第一句话无疑就是让他们爆掉血管的走向。
战国、秦朝的中原与异族之争,他们不做评价,但汉朝的与异族之争,他们可是了解的——即使不从史书上阅览,从年长者口中,也会得到不少的信息,了解不少故事。
自高皇帝以来,从天子到百姓,无不为了有朝一日击败匈奴而积蓄力量,直至武帝时期,一扫漠北,打出了所有的屈辱,也打出了大汉的气魄;再到如今,即使已是东汉末年,各地实际自立,但他们凡是有些力量的,也不会让异族骑在自己头上。
与异族交好的势力先不说,其他势力,就如神迹中曹操北征乌桓一般,总会想办法将各个异族的力量或压制、或收编。
“司马家当真是恶事做尽!”曹操嫌恶无比,晋朝的情况,与他曹操,完全可以说是私仇加公仇,一个不落。
-
孙权从坐着的姿态变成了站着,又开始踱步:“怎么还没听到曹孟德把司马家处理了的消息?”他所在的这个时空,曹操已经强制征召了司马懿,结果却迟迟不见处理司马懿的消息传来——他已经确定,能够看到神迹的除了自己,还包括曹孟德和刘玄德。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看到了熟悉的名字,或者说指代词:“原来这个指导员是这个共和一朝的人。”
早在明朝的故事里,讲到方孝孺的时候,就出现过“管理员”这个人,虽然这明显不是什么真名,但这个代词看起来就不是指什么普通百姓。
能成为共和朝的“管理员”,难道这个人就是这一朝创立、或者传承阶段的核心人物?
辽朝,保宁五年。
辽景宗耶律贤和皇后萧绰一同沉思:“自晋以后的社会之病状日甚,我大辽有和晋朝等相似的弊病吗?”难道这就是日后,大辽迅速败于那女真金国的原因之一?
至于说异族,大辽才不是异族,大辽明明是正统啊,承天授命,奉天意而为。
明朝,洪武年间。
朱棣从词语辨析中拔出了自己,在一堆故事的记忆中扒拉半天,终于翻到了一个关键:“清朝!”
“嗯?”朱元璋也已经不耐烦听那些人争辩共和、阶级等词究竟是什么意思,不管是什么意思,在现在意义也不大,倒不如关心关心其他。
见朱元璋关注,朱棣反倒有些哑然了,毕竟,他的这个内容可不是什么好的内容——前面,他爹才因为大明国祚不足六百而生气来着。
但他只能道:“我大明之后,应当是有一个清朝。”又补充道,“就是讲汉朝外戚的时候,提到有个清朝隆科多。”
朱元璋反应了一瞬,猛然炸了:“我大明和那民之间还有一个清朝?!这清朝,听名字,好像不是汉人王朝?!”
这下,一下子和神迹中那句“转为异族所征服者也”给对上了。
完了。除去朱元璋外,所有人绝望地想着。